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土地健康的基础,研究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土地整理领域的前沿命题,同时对推进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土地整理分区是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区域的布局及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拟通过分区手段提高土地整理中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本文以全国(港澳台和部分海岛因数据缺失除外)为研究区,构建包括生态价值、生态风险和农用地整理状况在内的分区指标体系,采用自下而上的分区方法,进行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分区。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一、以单个象元(1000 m*1000 m)作为基本单元,选取哺乳动物和维管植物作为代表,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中国生物多样性重要程度分布数据;依据构建的生态指标体系,运用分级赋值叠加的方法计算得到生态价值分区数据和生态风险分区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将中国生态地理区划、生态价值分区数据、生态风险分区数据、土地整理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分区结果及各土地整理类型保护级别分布状况。二、根据不同土地整理区的生态价值、生态风险与整理状况提出保护对策。本研究最后得到51个一级土地整理区,94个二级土地整理区。针对不同保护级别提出了不同的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对策。同时对各整理类型中保护级别的分布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农用地整理区域的整理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了农用地整理范围选择的合理性;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的生态风险很小,生态价值水平高,在进行未利用地开发时应注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区内的生态价值和生态风险水平都很高,表明如果在该区内进行建设用地整理活动会对该区域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在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全面科学的认识我国的土地整理。建立的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分区指标体系,可以协调我国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