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核基质(nuclear matrix NM)是指间期细胞核经非离子去污剂、高盐抽提及核酸酶消化所得到的动态纤维蛋白网状体系。研究表明:核基质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等一系列事件具有密切的关系。五味子素B(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是中药五味子主要的活性成分,可以明显地降低病毒性肝炎和中毒引起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1、探讨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2、以CCl4中毒肝损伤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药五味子的治疗作用与肝细胞修复过程核基质蛋白代谢等的相关关系,从分子水平阐述五味子对于损伤细胞修复过程的作用机制。 方法:(1)提取中药五味子的有效成分,测定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按五味子乙素含量计算用量,以15mg·100g-1体重用量灌胃给药,通过液相层析-质谱分析技术测定不同时间大鼠体内五味子乙素的血浆浓度,观察五味子乙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2)应用核基质的提取和分析技术,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CCl4中毒组和五味子治疗组大鼠肝细胞核基质蛋白的代谢,并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技术,比较中毒与治疗过程大鼠肝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3)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中毒组与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周期,阐述细胞周期的有关改变在细胞修复过程的意义及五味子在促进损伤细胞修复过程的作用。(4)白蛋白基因是肝组织的特异性基因,通过应用RT一PCR技术分析中毒组与治疗组大鼠肝细胞中白蛋白基因的稳定性和转录活性,阐述中药五味子对于促进CCI夺中毒大鼠肝细胞结构的修复及其保护作用。 结果:(l)应用液相层析一质谱分析测定技术检测血浆中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提取物大鼠灌胃后2小时,可以在血浆中检出五味子乙素,灌胃5小时,五味子乙素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最高。随后五味子乙素在大鼠体内的浓度逐渐下降,灌胃24小时大鼠血液中仍含有少量五味子乙素。(2)大鼠肝细胞中毒后,镜下观察早期可见肝细胞出现肿胀、气球样变性,继而出现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加,核膜皱缩等细胞坏死的早期超微结构改变。应用五味子提取物治疗后,肝细胞气球样变性明显减少、细胞坏死减少,与致毒大鼠肝细胞比较,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轻,恢复正常结构的时间缩短。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时间的治疗组与中毒组大鼠肝细胞核基质蛋白,可见五味子减少了35KD核基质蛋白的表达,提示五味子促进致毒大鼠肝细胞的修复的过程与核基质蛋白的代谢具有密切的联系。(3)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四氯化碳中毒后大鼠肝细胞出现AP峰,峰值随时间而增高,中毒第十天达到最高。结合电镜的超微结构特征,凋亡峰的出现应为死细胞所致。提示四氯化碳中毒后可以逐渐引起大鼠肝细胞的损伤和死亡,以第十天死亡细胞数量最多。采用五味子提取物治疗后,大鼠死亡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五味子具备有效保护肝细胞的作用;CCI;中毒引起肝细胞损伤时,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受到抑制,PI值下降。应用五味子治疗后,肝细胞的PI值略有升高,提示五味子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汕头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和修复的作用。另外,CC14中毒可以造成大鼠肝组织S期细胞数的减少,以中毒72小时最为明显,而应用五味子治疗可以增加肝组织S期细胞,提示五味子一定程度地促进DNA的合成。(4)在琼脂糖中电泳分离各组大鼠肝细胞总RNA,,可见正常大鼠肝细胞总RNA稳定性高,而CCI;中毒不同时间的大鼠肝细胞RNA电泳则出现降解,以中毒24小时一96小时比较明显;五味子治疗不同时间的大鼠肝细胞总RNA电泳分析仅有治疗24小时大鼠肝细胞RNA稳定性的明显降低。以各组的RNA为模板进行二步法RT一PCR反应扩增白蛋白基因,可见正常大鼠肝细胞均有扩增产物分子量约为22Obp的cDNA生成,中毒组24h、48h、72h扩增产物明显减少;五味子治疗组除了五味子治疗24h大鼠扩增产物减少以外,其他不同治疗时间的大鼠肝细胞均有较明显cDNA生成。结论:(l)五味子乙素在实验大鼠体内5小时浓度达到最高。(2)中药五味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肝细胞结构的修复,对肝细胞具有保护的作用,其过程与核基质蛋白的代谢具有密切的联系。(3)五味子可以降低中毒引起的肝细胞死亡,增加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4)五味子治疗CCI;中毒肝损伤大鼠具有维持大鼠白蛋白基因的稳定性和转录活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