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运行基础为信用和预期。由于银行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声誉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其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基础。良好的声誉有助于银行增强其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因此声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随着监管机构对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认识的增强,巴塞尔委员会于2009年1月公布新资本协议意见征求稿,其中将声誉风险明确列为第二支柱,要求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加入声誉风险管理;我国银监会也于2009年发布《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内银行业也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引入,利率市场化,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压力有增无减,而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此外由于消费者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迅速成熟,在互联网浪潮的推波助澜下,信息交互的范围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加,互联网舆情的突发性、交互性、自由性以及难预测、难控制与难确认等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据调查法、访谈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结合之前学者在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现状及中小银行的自身特点,以QS银行为例,对中小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机制逐渐成熟,声誉风险管理对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日益增强。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完善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成为监管机构及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构建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划分、制定管理流程、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几个方面。(2)互联网环境下,声誉危机进一步呈现的爆发随机化,传播快速化,覆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互联网渠道的声誉危机事件监测调查,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强化沟通渠道是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声誉危机的重要应对措施。(3)中小银行是对大型银行的重要补充,在国内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声誉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管理流程,评估检测手段,人才队伍建设等面临更大的挑战。监管机构从顶层设计出发规范中小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及流程是提高中小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索有效合理手段,丰富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二以QS银行的声誉风险防控体系为例,与实践结合,针对中小银行的自身特点,探索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中小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中小银行的声誉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