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语症”是一个引自神经病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近年来,这一医学术语,被广泛的应用于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这绝不是偶然现象或是吸引学者们的目光,而是真正的反映了学术界的某种焦虑。现在把这一概念拿来用于写作教学中,同样也是反映了教师们的焦虑和反思。所谓写作“失语”,并不是说学生不会写话,而是说中学生在作文中失却了个人话语、个性话语,文章中充斥着对典型范文的模仿,无真情实感,空泛的套语滥调、造作的虚情假意。甚至,有些学生不敢再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怎样写作文,已经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严密的体系。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写,完全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不符合标准,就是次品,就会被淘汰。这样的后果就是,语言表述时思想缺席,众口一词全无个性的集体失语现象。这种失语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内容上,思想感情上以及结构上。针对这些表现,我做了关于中学生写作“失语”的调查,得出了中学生写作“失语”的原因。第一,传统语文教学中话语单一化。第二,受社会话语大环境的污染。第三,教师的话语权威限制了中学生个性话语的发展。第四,教材跟不上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第五,受应试的限制,学生的写作实际,过于功利化。找出写作“失语”的原因,并不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找到解决中学生写作“失语”这一现象的对策,并用它来指导语文写作教学,才是我的根本目的所在。我认为解决中学生生写作“失语”现象,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话语权。第二,学会对社会话语的辨别,营造一个真实的、平等的社会话语大环境。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更多的灵感体验。第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其中包括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和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等。第五,改革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在这篇论文中,我从“失语”的概念入手,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写作“失语“的表现、进行了中学生写作状况调查及困难分析,最后得出了中学生写作“失语”的原因以及写作“失语”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