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CD8<'+>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斑秃关系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斑秃(AA)是一种常累及头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突发性、非疤痕性的毛发脱落为特征,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斑秃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失调、神经精神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斑秃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复杂的多种激发因素介入,以细胞免疫为主的针对生长期毛囊致毛发脱落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尽管斑秃的发病途径尚未完全明了,但体内、体外实验均已表明,其发病机理与毛囊周围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毛囊内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多种细胞因子在斑秃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尤其是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2(IL-12)是促进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反应及抑制Th2型反应的关键性因子,白介素4(IL-4)可抑制Th1细胞分化和功能。在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1细胞因子占优势可诱导发病,加速疾病过程,Th2能阻止发病,缓解病情。由于斑秃患者存在Th1反应状态,因此抑制Th1型细胞因子或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诱导Th1型淋巴细胞向Th2型细胞漂移,都有望成为治疗斑秃新的靶位及策略。利用基因工程将表达Th2型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斑秃局部毛囊干细胞,逆转Th1型反应也有望成为今后研究和治疗的方向。 目的: 1、探讨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与斑秃发病的关系. 2、通过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斑秃的发病机制的关系,为治疗斑秃新的策略和靶位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3、观察TGF-β1因子的水平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探讨斑秃病情的检测和疗效的观察指标。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重型斑秃、26例轻型斑秃和22例正常人的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酶标法检测IFN-γ、IL-12、IL-4、TGF-β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 结论: (1)、斑秃患者血循环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明确了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斑秃的发病机理, CD8<+>和CD4<+>T淋巴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导致毛囊受损。 (2)、在斑秃的发病中,存在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其中重型斑秃表现为典型的Th1型反应特征。轻型斑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轻度失衡,Th1型反应可能也参与了轻型斑秃的发病。因此抑制Th1型细胞因子或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或诱导Th1型淋巴细胞向Th2型细胞漂移,都有望成为治疗斑秃的靶位及策略。 (3)、TGF-β1因子与斑秃的病情相关,可用于临床病情与疗效的监测。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胎儿脐动脉(Umbilieal Artery,U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及肾动脉(Renal Artery,RA)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比较其预测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细胞株(HUVEC-12) LOX-1和IL-1β表达的影响,以及PPARγ激动剂ciglitazone对ox-LDL和高糖诱导的LOX-1表达的
第一部分IL-23表达质粒和稳转细胞系的构建目的:小鼠IL-23融合基因片段的克隆及hepa1-6稳转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取小鼠hepa1-6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PCR克隆p19基因的编码区
期刊
该文根据甜玉米的产地环境条件以及栽培要求,提出了甜玉米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产地环境选择、前期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以期为甜玉米生长提供技术
目的:探讨β-糖蛋白I(β-glycoprotein I,β-GPI)基因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方法:提取人正常肝脏组织的Total RNA,根据GeneBank(NM- 000042)报道的β-GPI
研究背景大量证据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在发病起始和整个过程中都伴有免疫反应的炎症性疾病。固有免疫反应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识别高度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这第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1.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睾酮(Testoster- one,T)含量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效率,以及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物栽培学的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通过本门课程对部分农
目的:前期研究证明PZQ衍生物P96及DW-3-15具有显著的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效应,本实验体外观察P96及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探讨P96及DW-3-15作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