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同时代的人,列宁和罗莎·卢森堡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亲历了第二国际由盛到衰的过程。他们在追求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道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系列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问题上,他们既有一致之处,又存在分歧,发生过较为激烈的思想交锋。在党的先进性建设过程中,列宁和罗莎·卢森堡都重视先进的革命理论对于武装党员和克服机会主义的重要作用,都注重严格的组织纪律、过硬的自身素质对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意义,都强调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用先进理论教育党员和克服机会主义的途径上,列宁与罗莎·卢森堡存在分歧。前者主张用单纯的理论教育就可以克服机会主义;后者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运动结合起来克服机会主义。在党内民主问题上,列宁根据当时俄国国情提出了集中制;罗莎·卢森堡对其内容和程度进行了批判,随即提出自我集中制,其实质也是民主集中制。但在“民主”与“集中”的程度上,二者产生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了卢森堡关于民主与集中的阐述,进一步提出了民主集中制。本文认为,列宁与罗莎·卢森堡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他们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列宁起初强调集中也并无道理,这源自于他对当时俄国具体情况的认识,罗莎·卢森堡则基于对民主的强调主张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集中制都不能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在党群关系问题上,列宁和罗莎·卢森堡都强调对群众力量的重视,并坚持要将党的领导与群众监督统一起来,要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但是他们在重视党与群众的关系时,对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程度以及群众自发性理论有不同看法。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差异,所以列宁十分强调党的组织领导作用,反对群众自发性;罗莎·卢森堡则坚持群众自发性,对党的组织领导作用并没有列宁那么重视。列宁和罗莎·卢森堡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理论不仅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而且对当时俄国和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无产阶级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推进作用,也为很多想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提供了思想指南,对于当今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提高政治意识与素质,发扬党内民主以及改进党群关系都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