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全椎板切除术加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及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2.方法: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骨外科2003年至2008年诊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根据以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1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见表2)≤8分;(2)有效椎管矢状径≤6mm:(3)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排除标准为合并外伤至脊髓损伤者。18例患者中,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11例;后路全椎板切除术7例;18例均加用钉棒内固定系统,C3-6侧块螺钉均采用Magerl方法置入,而C2及C7则采用椎弓根钉固定。采用电话和/或门诊随访等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JOA%)等;影像学资料[X线、CT平扫+三维重建及MRI(1.5T)]:术前及术后有效椎管矢状径、OPLL%、颈椎曲度、脊髓改变情况及单开门角度等。3.结果:(1)、随访时间: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6.56个月(范围3~69个月)。(2)、临床症状:18例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的6.11±1.88提高到术后的12.61±2.40(P<0.01)。术后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改善,JOA改善率平均61.01%(范围18.18%~88.89%):优者(≥75%)4例,占22.22%;良者(50%~74%)11例,占61.11%;可者(25%~49%)2例,占11.11%;差者(<25%)1例,占5.56%。(3)、影像结果:18例均复查X线、CT平扫,其中10例加行三维重建,均示颈椎曲度维持良好,颈椎管扩大充分,钉棒固定系统在位;17例复查MR,结果示脊髓向后移行离开前方的OPLL致压物,硬脊膜膨胀良好,减压彻底。11例单开门病例中,平均开门角度为52.73°±5.53°,平均有效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4.18±1.07mm,扩大为术后的9.57±0.80mm(P<0.01),较术前平均扩大5.39±1.00mm;平均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65.19%,减少为术后的42.52%(P<0.01)。单开门术组与全椎板切除术组的术前及术后相关因素无区别。(4)、并发症:2例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痛,其中1例6个月后缓解,另一例术后18个月缓解。全椎板切除术组中1例术后脊髓不全瘫,经积极保守治疗,3天后逐渐缓解:1例术后4个月因呼吸系统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8例均无后凸畸形、再狭窄、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无断钉、断棒、松动,钉道偏移进入椎动脉孔、椎间孔、椎管内等。4.结论:(1)、采用颈后路减压加钉棒内固定治疗重度及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即使就诊时间较晚,仍能提高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开门角度45°-60°即可减压充分。(2)、采用颈后路减压加钉棒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预防了术后颈椎后凸畸形、AS、术后再关门、减压不充分等相关并发症,然而节段性神经根麻痹(segmental root paralysis,SRP)、术后不全瘫等仍有发生。SRP虽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未明显影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大多通过保守治疗2年内可完全缓解。(3)、JOA评分标准结合有效椎管矢状径作为纳入标准更能客观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