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情况下降,而且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持续的损伤。大量关于糖尿病的横向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存在着显著的脑萎缩,但关于糖尿病引起的脑萎缩随着时间发生进行性改变的临床研究比较少见。实验室前人的研究中曾报道过1型糖尿病大鼠在造模4周的时候出现了显著的脑萎缩,而本实验则对1型糖尿病大鼠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所出现的脑萎缩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关注脑萎缩随时间所发生的进行性改变。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来诱导建立大鼠的1型糖尿病模型,然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方法在造模后12周和20周时间点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进行采集成像,并对萎缩的脑区和脑萎缩随时间所发生的进行改变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MRI上出现进行性萎缩的脑区进行切片分析,观察这些脑区中的神经元所发生病理改变情况。通过高分辨率的弛豫增强快速采集(acquisition with relaxation enhancement, RARE)序列和基于像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我们发现: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出现了显著性的全脑体积、灰质体积和白质体积的萎缩。而通过像素水平上的双因素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在大脑的多个白质脑区和灰质脑区均出现了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所引起的脑萎缩随着病程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而基于成像的结果,我们采用尼氏染色(Nissl staining)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ein-eosin staining, HE)这两种传统的生物学染色方法,在细胞水平上对这些脑区进行了观察,发现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体感皮层、运动皮层和海马CA3区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元萎缩现象,而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MRI所观察到的结果是一致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仅存在着显著性的脑萎缩,而且还表现出脑萎缩程度随着时间出现进行性加重。而MRI和组织化学结果的一致性则提示了通过高分辨率的RARE序列和VBM的分析方法所观察到的1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性脑萎缩背后的病理学改变可能是在这些脑区中出现了神经元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