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烟气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采用的烟气处理技术先进性不足、技术人员的创新水平和能力有限、燃煤煤质变化和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等原因,很多企业面临锅炉燃煤烟气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或净化效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执行最新超低排放标准后,企业原有烟气处理装置的优化运行、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等已成为企业燃煤烟气处理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京粮龙江自备电站燃煤烟气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优化研究,电站采用传统SNCR脱硝、电袋复合除尘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烟气处理工艺。本次首先对烟气处理工艺为期三个月的实地监测,分析了各处理工艺控制参数与NOx、SO2、烟尘净化效率的关系,提出了该企业自备电站燃煤烟气净化工艺运行的主要问题是脱硫效率较低,通过改变脱硫系统的进气温度、石灰石投加量来进行运行调试,分析了该系统主要控制参数和烟气流量、Ca/S、烟气温度、浆液pH与SO2净化效率的影响规律,根据最佳运行参数提出该烟气处理工艺的最佳运行方案。企业CFB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其中锅炉烟气污染物NOx、颗粒物和SO2浓度含量分别在126.5 mg/m3、10040.04 mg/m3和438.75 mg/m3左右,净化处理后排放浓度分别为44.1 mg/m3、9.5 mg/m3和31.59 mg/m3左右。在SNCR脱硝工艺中,浓度为10%的氨水使用量为7.5 t/a,工艺反应温度在820-1154℃,最佳反应温度为937-983℃,氨氮比为1.06,脱硝效率达到64-66.2%;电袋复合除尘工艺的温度控制在124-169℃之间,最佳反应温度为150-160℃,除尘效率在99.93%;湿法脱硫工艺中,烟气温度在151-164℃之间,石灰石作为吸收剂,其CaCO3纯度为90%,使用量为9.6 t/d,吸收塔内烟气流速为4.58 m/s,pH值在5.1-6.1之间,液气比为9.42,钙硫比在1.01-1.55之间,脱硫效率达92.54-93.04%。分析发现烟气SO2净化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燃煤过程中煤质发生变化,二是锅炉燃烧控制原因导致的烟气SO2产生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三是运行过程中碳酸钙投加量控制不够合理,导致该处理系统污染物净化效率偏低。改变脱硫工艺的钙硫比、浆液池浆液pH与烟气温度,观察对应SO2排放浓度,总结其对脱硫工艺的影响规律。运行发现当石灰石的投加量为8.9 t/d、入口烟气温度为118-125℃时,脱硫工艺的平均钙硫比为1.10,pH值在5.1-5.3之间,脱硫工艺的处理效率最高达到93.31%,SO2的排放浓度平均为29.35 mg/m3。在运行操作中,建议投加石灰石的量为8.9 t/d,按照与水1:10的比例配置吸收剂溶液,按此方案运行,企业每年可节省吸收剂成本和排污征收费用约5472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