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在合募配穴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文献和机理研究有所发现的基础上,利用二维凝胶电泳(IEF/SDS—PAGE)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研究针刺防治胃溃疡的生物学效应,进一步探讨合募配穴等不同针灸配穴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效应和协同机制,为腧穴配伍和腧穴协同效应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捆绑组、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组、下合穴组、募穴组、合募配穴组、俞募配穴组、八脉交会穴组。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捆绑加水浸应激的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各组大鼠依照分组所取穴位,下合穴组取“足三里”穴针刺;募穴组取“中脘”穴针刺;合募配穴组取“足三里”穴配“中脘”穴针刺;俞募配穴组取“中脘”穴配“胃俞”穴针刺:八脉交会穴组取“内关”穴配“公孙”穴针刺;模型组每日捆绑处理后,将以上六组大鼠剑突以下浸入到恒温水浴中;捆绑组每日只进行捆绑;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予处理。各组大鼠胃组织利用IEF/SDS—PAGE技术进行蛋白电泳,利用PDQuest图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1肉眼观察捆绑组、应激性溃疡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溃疡灶出现,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尤以模型组为甚;针刺治疗五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可见胃粘膜损伤程度减轻。针刺治疗五组间比较:下合穴组、募穴组、俞募配穴组、八脉交会穴组四组相比较,大鼠胃体部均可见若干咖啡色的出血点,差异不明显;合募配穴组与另外四组治疗组相比较,大鼠胃组织虽也有出血点,但直径较小,数量较少,且粘膜较肥厚润滑。2统计捆绑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溃疡指数,模型组与下合穴组、募穴组、俞募配穴组、八脉交会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合募配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下合穴组、募穴组、俞募配穴组、八脉交会穴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以上四治疗组与合募配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观察捆绑组、模型组、下合穴组、募穴组、俞募配穴组、八脉交会穴组胃蛋白电泳图谱均在不同位置处与空白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表达改变。结论:1针刺足三里穴或针刺中脘穴以及针刺合募配穴(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对应激性胃溃疡都有作用,但合募配穴效果优于单穴针刺;合募配穴、俞募配穴和八脉交会穴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均有治疗作用,但合募配穴效果优于其它单穴或配穴针刺,表明合募配穴效果具有一定的效应特异性。2进行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复制后,大鼠胃组织蛋白表达谱发生改变;针刺治疗对大鼠胃组织蛋白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合募配穴针刺对胃组织蛋白的影响也呈现一定的特异性。此外单纯捆绑刺激和捆绑加水浸刺激导致的应激效果也有显著差异,为本实验的动物模型复制提供了依据。3针刺效应对机体的蛋白质组改变是对整个机体调整的结果,是整体的、双向的、动态的,而不是单个的,单向的、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