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及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在原有词汇衔接模式基础上,对关键概念和分类方式重新定义,并进行小范围语料分析,就汉英两种语言在各衔接手段的使用场合和频率上的差异进行论证和研究;并从汉语语言的特征出发,试图建立语音、语义和词形三位一体的词汇衔接模式,就该模式和语料分析结果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引言部分引入了本文的目的,扼要介绍现存的词汇衔接理论框架,说明修改完善词汇衔接框架的必要性。 第一章详细回顾学术界已接受的词汇衔接有关的理论派系,从韩礼德系统中引出衔接手段的概念,到哈桑的衔接链理论,再到霍伊的“三角联系”理论。本章还简单地介绍了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本章以一汉语语篇分析为结果,证明上述理论在分析汉语语篇时,均存在缺陷。 在第二章里,笔者对第一章中述及的衔接手段重新定义和组合成为三大链,即:同一链、相似链和搭配链。同一链划分为重复和替代;相似链重在与哈桑的相似链区分,以适应“形散”的汉语特点,以形容词链和动词链为主。搭配链分三:通用搭配、文化特有搭配和情境搭配。本章中还进行了语料分析,结果按照不同衔接链归纳总结。 第三章针对已经改进的衔接链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试验性地提出语音、语义、词形三位一体的词汇衔接模式。本章重点仍然落在此衔接理论研究对翻译实践和教学的指导意义,其中包括建立小型词汇库。 结论篇简单对整篇论文进行了小结,并指出该词汇模式必然存在漏洞。且因其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应用和比较具有针对性,则必然在对第三种语言的分析时存在局限性。
其他文献
该论文着重探讨翻译是一门艺术。在文学翻译中,诗歌的翻译始终是最具挑战的核心部分。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对技巧和原则的探讨对于翻译版本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古诗的翻译
介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探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认为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归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后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31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资料。结果:1例予紧急开发手术行患
<正>早在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就明确提出:大自然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及其它变化规律,人体和自然界同是一理;人体生理有五脏六腑,呼吸吐纳,精气往常,也有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抑郁经症患者152例,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常规的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的同时,干预组采用团体心理辅
自从70年代早期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如何教”转向“如何学”,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因素受到了许多研究者极大的关注。外语焦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外语焦虑和外语/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