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影响的研究。国内有关融资融券的现有文献不多,关于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影响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试通过对不同融资融券时点标的股票的累计超额报酬率和非标的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来研究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这对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市场治理结构、研究合适的监管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不但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对实践指导也有一定的帮助。本论文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融资融券发展的历史沿革出发,详细阐述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框架;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一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针对我国的融资融券的具体现状和历史沿革进行了一个制度推导,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第四部分,根据沪深两市融资融券股票以及配对的非融资融券股票进行模型设计、回归设计;第五部分,利用实证研究,对双重差分交乘项的系数进行经验实证;第六部分,分析实证结果,总结出研究结论,为融资融券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言献计。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融资融券业务在试点初期确实可以起到抑制累计超额收益率的作用,并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的功能。原因是融资融券业务初期,标的股票数量较少,投机者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少,由于融资融券业务比较新颖,操作难度较大。标的股票为了防着投机者利用私有信息进行买空卖空,其私有信息披露量逐渐加大。(2)以时间轴为主线,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标的股票数量的增加,从扩容日事件点前后十天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看,融资融券抑制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功能逐渐减弱,到融资融券后几个扩容点时,反而促进了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增加,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成倍增加。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对融资融券后续工作有如下建议:(1)缩减标的股票范围。标的股票持续扩容以后,投机者特别是大型的机构投机者进行私有信息进行套利时的可选股票变得更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标的股票的数量进行适度地缩减,使融资融券标的的股票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既可以降低机构投资者利用私有信息套利的选择,又可以给监管部门减轻压力。(2)提高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业务本质是顾客把保证金抵押给金融机构以期产生一个强大的杠杆效应,筹集到数倍于保证金的现金或股票。两融业务产生得强大的杠杆效应,既可以使收益成倍增加,同样又可以使风险成倍递增。因此增加风控、减少波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保证金的调整。(3)监管问题。标的股票在数量上保持适当比例的同时,强有力地监管依旧是保证此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三会”的信息共享、信息沟通程度非常低,为此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混合监管机制,中央银行充分发挥它的统领作用,督促“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以提高监管效率,让混合经营监管具备分业监管没有的独特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