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人口学、人体测量学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数据,探讨上述临床指标与T2DM合并MS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T2DM合并MS的中医辨证论治做出一定的贡献。方法:1.病例来源:采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相关信息,本研究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制定;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制定。2.资料整理:通过相应的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患者资料,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学数据采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数据,构建数据库。通过中医四诊问卷,按照刻下患者的症状表现及舌脉情况进行辨证分型,辨证分型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并结合本病具体临床表现,将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7个证型,具体包括:气阴两虚证、气滞湿阻证、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浊证、肝胆湿热证、肝胃郁热证。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或者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首先进行Shapiro-Wilkin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进行校正;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进行统计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描述,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证候表现本病患者症状表现复杂,频数超过10的临床症状共36项,其中以消渴病症状表现最为常见,其他眼部、脑系、肢体神经血管病的症状表现均有出现。在舌象方面,以舌色偏红,舌苔偏腻为主要舌象特点,在脉象方面,以弦、细、滑为主要特点,兼有沉、数、弱的脉象表现。2证型分布情况本研究共纳入583名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气阴两虚证146例,气滞湿阻证113例,脾肾气虚证103例,痰瘀互结证患者95例,脾虚痰浊证患者92例,肝胆湿热证患者23例,肝胃郁热证患者11例,由于肝胆湿热证与肝胃郁热证患者病例数较少,且与其他5个证型相比差距过大,为保证研究的完整性、科学性及严谨性,故对肝胆湿热证及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各指标只进行描述性统计,不纳入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3人口学及人体测量学性别:本病患者男性294例,女性289例,各证型间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年龄:本病患者年龄均值为59.286(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气滞湿阻证、脾虚痰浊证患者;痰瘀互结证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气滞湿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病程:本病患者T2DM病程均值为11.586(年),气阴两虚证患者T2DM病程明显低于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患者;气滞湿阻证患者T2DM病程明显低于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浊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病患者身高均值166.66(cm),体重均值78.509(kg),BMI均值28.176(kg/m2),腰围均值100.303(cm)。身高:各组间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BMI:气滞湿阻证患者体重、BMI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围:气滞湿阻证患者腰围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脾肾气虚证患者腰围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临床指标血压:本病患者收缩压均值为145.913(mm Hg),舒张压均值为87.029(mm Hg)。各证型间患者收缩压无显著差异。气滞湿阻证患者舒张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本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8.706(%),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值为10.259,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本病患者TC均值:4.905(mmol/L),TG均值:3.0409(mmol/L),HDL-C均值:0.928(mmol/L),LDL-C均值:2.9232(mmol/L)。各证型患者TC、HDL-C、LDL-C差距无统计学意义。气滞湿阻证患者TG水平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酸、血肌酐:本研究患者尿酸均值356.443(umol/L),血肌酐均值为70.1102(umol/L)。在尿酸方面,气滞湿阻证患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肌酐方面,脾肾气虚证患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综合考虑气滞湿阻证的症状表现及年龄、T2DM病程等因素,气滞湿阻证可能是T2DM合并MS的起始证型,故以气滞湿阻证作为参考证型,将BMI指数、T2DM病程、TG、尿酸、肌酐作为自变量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相对于气滞湿阻证而言,患者BMI水平越低(B<0,OR<1),则该患者属于气阴两虚证(OR=0.777,95%CI:0.721-0.838,P<0.001)、脾肾气虚证(OR=0.855,95%CI:0.973-0.922,P<0.001)、痰瘀互结证(OR=0.772,95%CI:0.708-0.842,P<0.001)、脾虚痰浊证(OR=0.802,95%CI:0.783-0.871,P<0.001)的概率越高;患者T2DM病程越长(B>0,OR>1),该患者属于脾肾气虚证(OR=1.083,95%CI:1.04-1.128,P<0.001)、痰瘀互结证(OR=1.094,95%CI:1.049-1.142,P<0.001)、脾虚痰浊证(OR=1.059,95%CI:1.015-1.105,P=0.008)的概率越高;患者TG水平越低(B<0,OR<1),则该患者属于脾肾气虚证的概率越高(OR=0.863,95%CI:0.757-0.984,P=0.028)。结论:1.本研究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复杂,症状繁多,患者舌象以色偏红,苔偏腻为主,脉象以弦、细、滑为主要特点。T2DM合并MS的各证型在本研究中的例数为:气阴两虚证>气滞湿阻证>脾肾气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虚痰浊证>肝胆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综合考虑年龄、病程等因素,气滞湿阻证可能为T2DM合并MS的初始证型。2.患者T2DM病程与T2DM合并MS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以气滞湿阻证为参考证型,病程越长属于脾肾气虚证(OR=1.083)、痰瘀互结证(OR=1.094)、脾虚痰浊证(OR=1.059)的概率越高。3.患者的BMI水平与本病的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以气滞湿阻证为参考证型,BMI水平越低患者属于气阴两虚证(OR=0.777)、脾肾气虚证(OR=0.855)、痰瘀互结证(OR=0.772)、脾虚痰浊证(OR=0.802)的概率越高。4.患者的TG水平与本病的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以气滞湿阻证为参考证型,TG水平越低患者属于脾肾气虚证(OR=0.863)的概率越高。5.患者的年龄、腰围、舒张压均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各证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性。6.本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中,各临床指标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存在显著差异,临床中应注重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在T2DM合并MS的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合并T2DM的MS患者与单纯MS患者相比,除了“痰湿”这一共同的病机表现外,“气虚、阴虚”的病机表现更为显著,故在临床治疗T2DM合并MS患者时要抓住这一差异,在祛痰化浊的同时注意益气养阴,尝试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此类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联合针刀疗法与单纯美式整脊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方面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探索优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美式整脊联合针刀疗法的观察组和接受单独美式整脊
目的:收集并分析CKD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FI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KD合并HFIB的相关性因素,寻找HFIB在CKD分期的高发阶段,为预防CKD发生HFIB、CVD及血栓性事件等提供数据支持,总结该群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及特点,为CKD的准确辨证提供临床数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018.06-2018.
研究目的:评价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变化的情况。探究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系症状的优势,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脘部症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病案检索系统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204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100例,给予西医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血压波动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规律;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分布特征,明确不同高血压患者间不同的预后发展,以期提前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10-2020.10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共215例),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
研究目的1、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特征,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2、研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与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脂水平等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其临床辨证提供辅助分型诊断的一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研究1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证型)分布特征研究选取符合西医诊断、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1例,通过收集病例,归纳研究对象的证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考察稳定性冠心病患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中医证型、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体质、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性分析,从中医“辨体—辨证—辨病”角度探索前列腺癌的防治策略,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指导患者如实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预先设计好的《前列腺癌患者信息采
目的:1.筛选泄浊养血方治疗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探讨泄浊养血方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2.通过临床研究证实泄浊养血方治疗CKD3-5期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深入探讨导师立法依据及用药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筛选出“泄浊养血方”11味中药的
研究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在证型分布间的关系与差异,寻找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危险因素,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T2DM合并血脂异常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248例,由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拟定的调查量表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
一、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中医证候特征目的:收集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观察证候要素分布,得出主要中医证型,为危重症领域的中医诊治提供一定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病例均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符合所设立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病史、中医四诊信息等内容,填入相应调查表中,建立数据库,并导入SPSS21.0软件中进行分析,得出相应证候要素特征
目的探索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各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空腹血糖、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及病房的,年龄为18-64岁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按照本研究中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