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迈入新金融时代,世界范围的自由化浪潮不断冲击着中国金融体系,中国政府也在逐步放宽金融管制。解除利率限制作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金融中介作为中国最为直接有效、所占比例最大融资途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亦是备受关注,利率体制的变更势必会对金融中介体系造成影响。 麦金农——肖理论是启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浪潮的理论源泉。但该假设条件较为严格,其中,借贷双方掌握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市场规模很大,以至单个金融中介很难对利率施加影响等假设与中国的现状严重不符,本文通过放松以上两点假设,旨在说明利率限制的解除对中国金融中介效率造成的冲击。 首先,论文对中的金融中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介体系中的两大弊病“不良贷款总量过高”、“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揭示;其次,分析了利率体制的变革对利率造成的两点主要影响,即“利率急剧双边上扬”、“利率恒久性波动”,而利率的如上变化又会影响到金融中介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本文基于效用理论,引入风险溢价,讨论了利率变动对贷款企业和中介机构行为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利率限制解除带来的利率变动会对中国的有效投资比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造成负面影响;最后,论文运用实际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了验证,并且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来消除或减弱利率限制解除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