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目标。银行业的效率不仅表现为银行自身的经营绩效,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一国金融发展的内在质量。从长远来看,银行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因此本文研究中国银行业的效率问题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银行效率的基本涵义及银行效率研究中的非参数前沿分析方法,并以国际上较流行的效率测度工具—数据包络方法为工具,利用由CCR模型以及由其衍变而来的VRS及NIRS效率模型,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7—2005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报酬区间进行实证研究。估算的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国有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银行,这与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经营业绩的考察是一致的。本文进一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在微观方面,以测算所得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银行效率的银行微观特征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产权结构、中间业务收入、资本资产比率、管理费用率、员工素质等对我国银行发“效率值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在宏观方面,本文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现状,考察了不同市场结构下银行行为及对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市场集中度导致低效率,而效率与绩效高度正相关。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建议。
其他文献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企业进行市场融资的基本方式。和无风险国债相比,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必须承担由于企业无力偿还债券本息的额外违约风险。根据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企业债券的收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国际间流动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发展比较缓慢。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尤其是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
股权分置改革试图从制度层面上“再造”中国资本市场,因而它不仅仅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来最重大、最复杂的结构性变革,而且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房地产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普通居民家庭的主要资产类型,人们对于房地产的业务管理越来越重视。基于此,主要分析房产测绘管理与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分析其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目前测绘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推动信息测绘系统的建设,提高房产测绘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