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遗传资源一直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基石,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它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理应受到重大的保护。干细胞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思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有的优点,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组织工程学等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本实验以肉鸡脂肪和绵羊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及移植治疗小鼠肝损伤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利用胶原酶Ⅰ分离得到肉鸡ADSCs,并在体外培养37代,主要呈现长梭形;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达CD29、CD44、CD71和CD73,而不表达CD31,分离培养的确实是脂肪来源的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CD44、CD71和CD73在肉鸡ADSCs中高表达。ADSCs经历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细胞在体外增殖的一般规律。群体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能力表明随着代次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通过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0/G1期的ADSCs所占的比率,随着传代次数的提升而提升,而S期的细胞比率逐渐减小。通过对ADSCs进行了诱导分化,分别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肝样细胞,经过特异性染色、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证明,诱导形成的确实是目的细胞。验证了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 2.利用胶原酶Ⅱ和胰蛋白酶分离得到绵羊AMSCs,并在体外培养25代,主要呈现梭状;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达CD29、Oct-4、CD71、CD44、Rex-1、CD90和CD73,分离培养的确实是羊膜来源的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Oct-4、CD44、CD73和CD90在绵羊AMSCs中高表达。AMSCs经历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细胞在体外增殖的一般规律。群体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能力表明随着代次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在体外对绵羊AMSCs进行诱导分化研究,在适宜的体外条件下,通过特异性染色、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绵羊AMSCs能分化成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肝样细胞,验证了A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 3.利用顺铂损伤小鼠肝脏,发现肝质地变硬,形态改变,有散在出血点产生;查看切片发现其正常构造被损害,纤维组织出现增生;血清学发现肝指标均表现明显的升高。将培养的ADSCs用荧光标记,经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ADSCs能定植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肝小叶的结缔组织中,组织切片观察和血清学分析表明,ADSCs对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了肉鸡ADSCs和绵羊AMSCs,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研究;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研究表明ADSCs能一定程度修复受损的肝。所示数据可得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MSCs在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中应用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