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绵羊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肝损伤修复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遗传资源一直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基石,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它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理应受到重大的保护。干细胞所具有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思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所具有的优点,在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组织工程学等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本实验以肉鸡脂肪和绵羊羊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及移植治疗小鼠肝损伤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利用胶原酶Ⅰ分离得到肉鸡ADSCs,并在体外培养37代,主要呈现长梭形;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达CD29、CD44、CD71和CD73,而不表达CD31,分离培养的确实是脂肪来源的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CD44、CD71和CD73在肉鸡ADSCs中高表达。ADSCs经历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细胞在体外增殖的一般规律。群体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能力表明随着代次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通过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0/G1期的ADSCs所占的比率,随着传代次数的提升而提升,而S期的细胞比率逐渐减小。通过对ADSCs进行了诱导分化,分别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肝样细胞,经过特异性染色、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证明,诱导形成的确实是目的细胞。验证了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  2.利用胶原酶Ⅱ和胰蛋白酶分离得到绵羊AMSCs,并在体外培养25代,主要呈现梭状;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达CD29、Oct-4、CD71、CD44、Rex-1、CD90和CD73,分离培养的确实是羊膜来源的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Oct-4、CD44、CD73和CD90在绵羊AMSCs中高表达。AMSCs经历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细胞在体外增殖的一般规律。群体倍增时间和克隆形成能力表明随着代次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在体外对绵羊AMSCs进行诱导分化研究,在适宜的体外条件下,通过特异性染色、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绵羊AMSCs能分化成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肝样细胞,验证了A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  3.利用顺铂损伤小鼠肝脏,发现肝质地变硬,形态改变,有散在出血点产生;查看切片发现其正常构造被损害,纤维组织出现增生;血清学发现肝指标均表现明显的升高。将培养的ADSCs用荧光标记,经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ADSCs能定植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肝小叶的结缔组织中,组织切片观察和血清学分析表明,ADSCs对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了肉鸡ADSCs和绵羊AMSCs,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研究;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研究表明ADSCs能一定程度修复受损的肝。所示数据可得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对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为MSCs在组织工程学和再生医学中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2009-2011年在阿拉善荒漠区吉兰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中分别选用C-型肉毒素+胡萝卜、C-型肉毒素+小麦2种不同毒饵,采用毒饵盒、毒饵裸投2种不同投饵方法,分别于春
为了分析睾丸打点注射法制备的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肉兔的遗传和表达情况,首先利用PCR的方法检测498只转基因肉兔的外源基因在其体内的整合情况,然后利用气相色谱法对267只肉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家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自2005年9月1日落户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以来,以四部365集的长篇巨制走红荧屏近三年,成为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一张较为独特且亮丽的名片。今年5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