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通知》以来,至今已有4年多,PPP模式在国内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项目共计8654个、投资总额13.2万亿元;其中落地项目累计4691个、投资总额7.2万亿元。开工项目累计2237个、投资额3.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54.2%。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大量PPP项目经过前期建设,已经或即将投入运营使用,于是相应的有部分咨询机构将其定义为PPP“后咨询”(相对于项目采购及之前阶段)。绩效考核将是合同履行的重点部分,是政府付费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准经营性项目,作为可行性缺口补助类PPP项目,更加凸显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本文将研究聚焦于对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发展方向的垃圾焚烧PPP项目。随着PPP项目的规范化发展,相关政策出台要求PPP项目绩效考核作为项目实施阶段的必要内容。越来越多学者及研究机构投入到PPP项目绩效考核的研究中,但是目前大部分是以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研究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在应用层面还有待提升,而在实际实施过程,建设阶段是有审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实行全过程审计,运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核心,也是PPP项目能否物有所值的直接反映。在关联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方法分析具体案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项目特征。以协同视角挑选能够变化的、综合的考量垃圾焚烧PPP项目运营阶段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不同运营周期的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测算不同考核期的协同度,作为政府付费的参考系数。也是项目运营的综合效果的体现。创新型之处在于,以系统化动态发展的视角建构PPP项目运营阶段的绩效考核体系,把项目目标层作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将每个考核子系统的协同度,作为政府付费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不同类PPP项目之间可比较的指标之一。发展了国内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