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反铁磁海森堡模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学习算法是计算机自动分析已有数据获得规律,并用所获规律进行判断决策的算法。机器学习算法包含非监督学习算法和监督学习算法,比如,主成分分析算法是一种简单的非监督学习算法,神经网络则是一种常用的监督学习算法。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开始被引入到物理学研究中。在量子关联体系中,机器学习算法被用于刻画量子多体波函数;加速现有的量子多体算法,发展新的量子多体算法;识别不同的相及相变。本论文中,我们将机器学习算法引入到反铁磁海森堡模型的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刻画了海森堡链的基态波函数,用于完善和指导应用特征矢量延拓算法求解其基态能量;我们还利用神经网络识别了三角海森堡模型在不同外磁场下的多个不同的相并确定了发生相变的临界磁场。我们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算法分别确定了包含4个自旋和包含6个自旋的反铁磁海森堡链基态波函数矢量随参数变化的轨迹所在的低维子空间,并在子空间中直观地绘出了波函数矢量轨迹;我们进一步通过确定包含8,10,12,14个自旋的海森堡链基态矢量随参数变化的轨迹空间的维度,归纳出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求解随参数变化的海森堡链基态能量所需基矢数目随其所包含自旋个数增加的变化规律;最后我们通过求解包含16个自旋的海森堡链基态能量作为例子证明这个规律可以用于指导特征矢量延拓求解具有更多自旋的海森堡链基态。我们还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研究了具有三角晶格的反铁磁海森堡模型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相变,在有限温度下,该模型在不同外磁场的作用下具有多个(多于两个)不同相。现有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两个相的区分已经比较成熟,例如运用神经网络区分伊辛模型的低温相和高温相。我们通过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区分了该模型在不同外磁场的作用下的多个相并成功的确定发生相变的临界磁场。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图的λ-列表染色.λ-列表染色是精细化的列表染色,将图的k:-可染性和k-可选性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λ-列表染色的定义如下:给定正整数的一个重集合λ={k1,k2,…,kq},令kλ==∑i=1qki.若对于G的一个列表L来说,其颜色集∪v∈V(G)L(v)可以被划分为q个互不相交的集合C1 ∪C2 ∪…Cq,使得对于每个i和每个点v,都有|L(v)∩ Ci|≥ki成
近年来,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对大气的监测变得尤为重要,而激光雷达作为大气监测的重要工具,发展越来越迅速。随着激光雷达应用领域的推广,其对光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希望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好、使用寿命长且工作波长要处于人眼安全波段,1.6微米铒镱共掺光纤激光器符合这些特点。首先,铒镱共掺光纤的工作波段在1535 nm至1620 nm,1.6微米属于该波段;其次,1.6微米是人眼安全波段,对烟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维p波超导Aubry-Andre-Harper(AAH)模型,并主要讨论了其中的两种非平衡动力学行为。我们先分析系统的相变类型和所属普适类,然后验证临界点附近的慢淬火非平衡动力学行为。其次,我们还研究系统参数突然变化的动力学,并解析研究V=0和V=∞两种极限情况下的系统,说明在不同相之间突然淬火会出现动力学量子相变。此外,我们通过数值方法系统研究上述两种极限之间的淬火动力学。通过细
神经元群体通过训练神经元间的突触权重达到学习的目的,进而形成记忆.本文研究三种不同模型下神经元群体的训练与学习,并探讨影响突触可塑性构建的长期记忆的因素.第一部分构建简单感知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以下结论:(ⅰ)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学习速率越大,整个学习过程中所需步数越少;(ⅱ)网络对字母的训练与学习是成功的.随后利用Hopfield模型和递归最小二乘法(RLS)训练神经元网络,使其对常值函数进行
孤子是非线性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类激发,具有稳定性和局域性。人们已经在不同类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中成功制备了孤子,包括玻色原子气体、光学微腔中的激子极化激元系统等。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对这些系统进行非平衡调控的研究,例如对相互作用强度进行突然淬火,发现了许多超越平衡态的新奇普适现象,因而成为研究热点。而对于孤子在实验上的非平衡态调控仍在探索阶段,需要理论上的理解与支撑。在本文中,我
2017年8月31日,南京成为中国首座且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推动了南京城市身份从殉难城市向和平城市的转变,标志着南京大屠杀记忆从民族国家记忆向世界和平记忆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记忆叙事的扩展,参与群体的扩大,纪念活动的升级;也意味着城市纪念性空间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下南京已经建成了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核心、纪念碑及丛葬地为辅助的记忆空间系统,讲述民族苦难、控诉大屠杀暴行。为进一步推进和平
植被物候可以记录植物生长季的开始(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和生长季的结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以及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等植物季节性变化,在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和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物候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物候对光合能力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
森林生态系统在应对CO2升高、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变化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亚季风区适宜的雨热状况,为树木生长和碳固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开展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化学过程的研究,对阐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及准确估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冠层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但是叶片光合性状在冠层垂直梯度上存在空间异质性。目前,针对森林冠
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是陆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碳量,是陆地生物圈与大气之间主要的CO2通量,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准确量化区域GPP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近十年来,由于植物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在生理上的紧密联系,基于卫星反演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作为多相催化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费托反应过程极其复杂,产物分布广泛,这导致了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基础研究中都具备相当的难度,成为科学研究的一大难点。钴基催化剂由于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较低的经济成本,是费托合成反应中极具前景的催化剂。其中,Co(0001)单晶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容易制得,并具有良好的费托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