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大大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总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抨击了黑暗现实,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离骚》是我国抒情诗的典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被引为民族文学的骄傲,目前已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文字,如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以及泰语等。《离骚》作为文化元典,其译文中蕴藏着巨大的翻译研究价值。本论文旨在对《离骚》目前仅有的两个泰译本,即译者YongIngkawet和Suphat Chaiwatnaphan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本论文共有五章,分别为:第一章绪论论述了选题的由来及其重要性、研究目的、相关的研究,以及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第二章屈原与《离骚》介绍了屈原的生平、《离骚》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楚辞》在泰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第三章对比研究《离骚》两个泰译本首先,简要介绍了两位译者的生平以及各自翻译《离骚》的目的;其次,比较了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Yong Ingkawet译本以直译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主,而Suphat Chaiwatnaphan译本则采用意译和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由于翻译目的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大相径庭。第四章《离骚》两个泰译本的翻译策略探讨一方面以传统语言学为视角对比分析《离骚》两个泰译本,并运用刘重德“信、达、切”和Pathama Aksoncharung的翻译标准对译本在是否忠实达意、语言是否流畅并采用与原文相同级别的语言进行翻译以及是否再现原文风格等三个方面作出评价;另一方面,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对比研究《离骚》两个泰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并以魏谨的文化翻译的十种翻译方法为理论依据。第五章总结和建议评价两个《离骚》泰译本的价值,提出关于进一步翻译《离骚》及其他经典著作的建议,并就以后相同题目的研究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