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参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无形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传承和保护的特殊性大多数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这在受到外来经济文化冲击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明显,活着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正是有了它们千百年的世代传承,才构成当今中华民族色彩纷呈、博大精深的文化。由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一旦失去传承主体,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如断线的风筝失去踪影。   档案工作的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档案工作具有的服务性、文化性等性质决定的。档案工作针对的主体“档案”是长久以来社会记忆的物质承载体,档案工作可以被称为为人类社会记忆的守护神,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特点,档案工作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的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受到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以档案工作参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为题,旨在通过我的研究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够做出一些新的探索。文章从档案工作参与的角度研究如何借鉴档案工作的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论述了档案工作参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面临的契机和挑战,提出一些战略构想和具体措施。档案是固态的社会记忆,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社会记忆,档案工作的参与一方面可以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利于其保护保存,一方面也利用了档案本身的特质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追溯,让档案这个人类记忆的守护神赋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尊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有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只擅长描写那些具有“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男性角色,事实上,海明威成功描绘了具有不同的、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真实地记录了每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存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日益广泛且深刻。人类社会已经由信息的匮乏时代进入到信息极度饱和的时代。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信息生态理论研究
约翰 ?多恩爱情诗中的意象充满了矛盾性:既书写一种纯粹的精神之爱意象,又出现追求放纵的肉体之爱意象;有时又强调灵魂之爱与肉体之爱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