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对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及其根际与内生细菌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元素,它伴随着多种人类活动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砷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土壤中的砷主要以无机的+3(AsⅢ)和+5价(AsV)形式存在,它们在土壤和生物体中的行为与毒性存在很多不同,这使得研究不同砷形态对土壤与植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蜈蚣草是世界上第一株被发现的砷超积累植物,在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方面极具潜力。超积累植物的重金属超富集机制是植物修复的关键,研究不同砷形态对蜈蚣草的根际环境及其对砷吸收富集过程的影响,对于理解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与植物有关的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与植物联系最为紧密的内生细菌,也逐渐成为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根际袋盆栽实验,将蜈蚣草分别种植于200 mg kg-1 AsⅢ和AsV处理的土壤中60天,结合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分析不同砷形态胁迫下蜈蚣草根际环境的变化,并探究不同砷形态对蜈蚣草吸收富集砷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尽管在实验期间AsⅢ逐渐被氧化为AsV,但是AsⅢ和AsV处理组仍然对蜈蚣草的生物量及砷吸收富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种植在AsⅢ处理土壤中的蜈蚣草的生物量(干重)为8.59 g plant-1,其比AsV处理组和无As空白对照组分别高出27%和46%;AsⅢ处理组的蜈蚣草对砷的吸收富集量为 36.3 mg plant-1,与 AsV 处理组(30.9 mg plant-1)相比,增加了 17.5%。与无植物对照组相比,蜈蚣草根际土壤溶液中pH和DOC浓度均有所增加,这促进了 As从土壤固相向土壤溶液的释放。同时,DGT与土壤之间形成的界面中As的平均浓度(AsCDGT)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也表明了蜈蚣草在实验初期快速地吸收As,而后As逐渐地由土壤固相向土壤溶液中释放补给。AsⅤ处理组中蜈蚣草根部As的浓度比AsⅢ处理组增加了 30%,而AsⅢ处理组中蜈蚣草叶部As的浓度比AsⅤ处理组增加了 7.9%,说明蜈蚣草将AsⅢ从根部至地上部分的转运能力比AsⅤ更强。此外,本文还分离鉴定了蜈蚣草各组织中的抗砷内生细菌,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研究,初步评价了其抗砷能力与砷形态转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从蜈蚣草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了 43株抗As内生细菌,它们分属于4个菌门和17个菌属,所有菌株均具有促生特性。相较于叶部菌株而言,蜈蚣草根部内生细菌的溶磷能力更强,这也许与根际溶磷细菌向植物组织内殖入有关。所有菌株都能在10 mM AsⅢ和AsⅤ培养基中存活,特别是在10 mM AsⅤ液体培养基中,6株菌株的生长情况优于无As对照组,说明As刺激了菌株的生长。通过比较各组织内生细菌的抗As能力,发现根部内生细菌对AsⅤ更具抗性,而叶部内生细菌则对AsⅢ更具抗性,这很可能与As在蜈蚣草各组织中的主要形态不同有关。挑选10株内生细菌对其抗砷能力与砷形态转化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10株菌的AsV还原能力与其AsⅤ抗性呈线性正相关(R2= 0.68),而它们的AsⅢ氧化能力与其AsⅢ抗性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此外,部分菌株显示了对AsⅢ和AsV的双重抗性。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不合理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怒江州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也是生态系统功能重要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不合理利用影响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秉承国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通过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开展怒江州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定量化分析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由车架系统、传动系统、门架系统、属具系统等部件的有机组合,通过机、电、液的有效联动实现生产的半自动化;叉车的装配,是将各种零部件或总成按一定的工
招商引资是战略赶超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而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推进,龙门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企业群落和制造基地,龙门县政府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试图借助外部投资力量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由此可见,加强对招商引资风险管理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应对措施,对于龙门县获得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术文献的全
首先叙述了我国自"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的显著成效,然后讨论了进入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点了"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同时,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