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不合理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怒江州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也是生态系统功能重要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不合理利用影响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秉承国家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通过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开展怒江州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定量化分析景观格局安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个方面时空变化情况,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怒江州1996年、2006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景观破碎度(PF)、景观脆弱度(V)和景观边缘密度(ED)对怒江州三个研究年的景观格局安全(LSES)情况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析,同时从供给服务(ES_pro)、调节服务(ES_reg)、文化服务(ES_cul)、支持服务(ES_sup)四个指标对怒江州三个研究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定量化评价,最后运用莫兰指数(Moran’I)和皮尔逊指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对土地利用情况与景观格局安全、土地利用程度(L)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格局安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怒江州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为主,2017年相较1996年有所减少;冰雪覆盖2017年面积减少,主要分布在贡山县和兰坪县与福贡县边界区域;2017年耕地减少,占8.35%,草地增加到10.23%,;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到1%,主要分布在怒江沿线区域,建设用地三年逐渐增加,水域减少;1996年至2017年间动态度变化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林地和耕地转入。(2)景观格局安全(LSES)时空演变特征:怒江州2017年景观格局安全指数相对较低,为0.64,大部分面积的景观格局安全指数集中在0.5~0.75之间,从总体空间分布上看,不安全区域兰坪县分布较多,福贡县和泸水市主要沿怒江呈线状分布;从各个指标的空间分布上来看,贡山县景观破碎度高值区域较少,主要集中在中部,其余县市破碎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怒江沿线以及兰坪县进内大部分地区;景观脆弱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边界以及兰坪县境内,景观边缘密度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怒江沿线、怒江与独龙江中间区域、澜沧江和挂登河地区。(3)怒江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怒江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2017年价值最高,为5026.59×103元,其中林地价值最高,草地次之,耕地价值最小;价值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贡山县独龙江与怒江中间区域和兰坪县与福贡县交界处,该区域主要为冰雪覆盖地区,其次为兰坪县澜沧江和挂登河区域,福贡县和泸水市主要沿怒江沿线分布;当土地利用程度小于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当土地利用程度大于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怒江州土地利用程度大于2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怒江沿线与兰坪县大部分地区,这些区域也是怒江州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强,应控制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保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4)景观格局安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2017年相关系数最大为0.266,说明随着景观格局安全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随着增高,由此可见,怒江州景观格局安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同趋势变化的情况。(5)景观格局指数中景观边缘密度与景观格局安全相关性最大,说明景观格局安全随着ED值的增加而减少的程度最为强烈;四个服务价值指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个景观格局指数与四个服务价值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程度最强的为2006年景观边缘密度与四个服务价值指标,均为负的中等程度相关,说明随着边缘密度的增大,支持、文化、调节和供给服务价值随之降低。从以上结论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怒江州的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安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能够为怒江州的土地利用监管以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