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上方马蹄形裂孔、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在C3级以下的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在该类患者的巩膜扣带术中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对其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巩膜扣带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63例。年龄大于40岁,9点~3点上方视网膜的马蹄形裂孔,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在C3级以下,无明确外伤史。其中行巩膜扣带术+玻璃体腔内注入空气者(注气组)29例,单纯巩膜扣带术者(未注气组)34例。2.手术方法:注气组采用巩膜外压垫+放液+冷凝+玻璃体腔内注气术,未注气组采用巩膜外压垫+放液+冷凝术。3.术后处理及观察指标:术后注气组保持半卧位3天,未注气组无特殊体位要求。术后每天检查视力及眼压、眼前节、眼底。4.随访:术后随访1个月,重点观察视力、视网膜是否平复、有无并发症。5.统计处理: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Fisher检验。结果1.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1月注气组与未注气组视网膜复位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2.眼压:术后第1天患眼眼压8.1~23.7mmHg,平均15.37±4.22mmHg,低眼压者11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眼压(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天患眼眼压7.9~21.2mmHg,平均15.10±2.83mmHg,低眼压者5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眼压(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5天:患眼眼压7.8~18.9mmHg,平均14.58±2.00mmHg,低眼压者1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眼压(P>0.05)无统计学差异。3.视力:术后第3天患眼视力≤3.5者13例,3.6~4.0者16例,>4.0者34例,视力提高显著28例,视力提高28例,视力不提高或下降7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视力(P>0.05)无统计学差异,视力增长率(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患眼视力≤3.5者10例,3.6~4.0者10例,>4.0者43例,视力提高显著42例,视力提高19例,视力不提高或下降2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视力(P>0.05)无统计学差异,视力增长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月患眼视力≤3.5者9例,3.6~4.0者6例,>4.0者48例,视力提高显著46例,视力提高15例,视力不提高或下降2例,注气组与未注气组视力(P>0.05)无统计学差异,视力增长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4.并发症:注气组有1例术中放液时出血,经压迫放液口后出血停止;术后1例发现新裂孔,1例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未注气组术中1例出现角膜上皮损伤,2天后自行恢复;术后2例出现新裂孔,3例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注气组与未注气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新裂孔的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上方马蹄形裂孔、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在C3级以下的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巩膜扣带术中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有助于患者眼内压及视功能的早期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