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师经验命题的传统测验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以双向细目表指导命题作为其发展而来的一种科学形式,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兴起,其主旨是克服传统测验命题的经验型、盲目性,以提高命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从而编制出真实性任务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其知识掌握程度、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并以此启发其思维,锻炼其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质量监测为了实现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个目的,必将依赖于科学、可行的双向细表。本文主要对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的理论基础、编制与使用等几个方面对双向细目表进行了相关论述。共分为五个部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不断发展为双向细目表的兴起提供了新生的土壤。第一部分绪论在澄清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的基本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研究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力图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测验理论的角度来透视双向细目表编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这一对范畴,始终是学习理论乃至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内最为核心的问题。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双向细目表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是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心理测验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双向细目表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层的知识基础与技术参照系统。第三部分关注的是区域数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编制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了区域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具有的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区域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编制的一般原则与程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技术开发的实际分析。在讨论了区域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编制的一般问题后,第四部分着力举例说明数学质量监测双向细目表的重要作用。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指导命题、组卷,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进行监测结果分析等。论文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反思。总结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反思本次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双向细目表的研究提出点个人展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