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逐步实现自由兑换和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制度变迁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的具体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形势下,通过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提高外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对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强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货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关联发展的理论框架,从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不同角度说明,货币自由兑换进程与外汇市场发展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和体制关系。本文对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和外汇市场发展的经验分析印证了上述理论框架,并表明,资本项目自由化和货币可兑换的重大进展能显著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发展适合采用政府引导模式。对建国以来至2007年8月期间人民币自由兑换与外汇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作了系统梳理,详细分析了该制度变迁的外部影响因素、历程、影响作用等内容,并论述了在此过程中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推进对外汇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人民币兑换和外汇市场制度的重要变化阶段都与我国宏观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相符,并与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制度变化相配套,根据外汇管理制度变革历程的特点,本文将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不可兑换、外汇市场萌芽阶段,1994-2000年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严格管制和外汇市场初步形成阶段,2001年至2007年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加速放开和外汇市场加速发展阶段。对于上述每个阶段,本文对人民币兑换和外汇市场发展的相关外汇政策法规作了全面梳理,系统总结了各阶段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过程、外汇市场发展的特点及缺陷。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外汇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从层次和规模、轨迹和绩效等方面作了一一评述,认为:该制度变迁是我国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次级制度安排和局部制度变迁,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渐进方式”的变迁模式;是对外汇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人民币自由兑换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过剩,外汇市场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其绩效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本文还分别从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进程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外汇衍生品和结售汇头寸管理的改进等方面论述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对外汇市场的促进作用。在人民币未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境内机构和个人的通货兑换权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发展中存在诸多因制度限制而产生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包括因外汇供需不充分、交易机制不完善、市场架构简单和外汇产品单一等因素而造成的外汇市场无效性,因固定汇率制和外汇业务经验缺乏等因素而造成的中资银行产品定价能力较弱,因汇兑管制而形成的外汇黑市,人民币NDF市场对境内远期外汇市场的影响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推进均密切相关。我国渐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也是我国外汇市场逐渐发展并融入国际外汇市场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在此过程中,由于外汇交易和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外汇市场监管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外汇监管对保证外汇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