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Neurometer 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1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提供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Neurometer 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1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完善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缺陷评分(NDS)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选取其中NSS、NDS、SCV均正常且病程小于5年的52例1型糖尿病患者,测定52例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的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于2000Hz、250Hz、5Hz的CPT值,并检测患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等代谢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在各频率下的CPT值均明显降低(P<0.01),糖尿病组正中神经损伤数量(左侧8/52,右侧8/52)与同侧腓肠神经损伤数量(左侧28/52,右侧22/52)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左右侧均P<0.01);糖尿病组中存在DPN组与未发生DPN组比较,DPN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未发生DPN组较高(t=2.518,P<0.05),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高糖化血红蛋白是DP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17(1.013-1.712),P<0.05)。结论电流感觉阈值(CPT)可以早期发现1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危患者,同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易损,发生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较高,且高糖化血红蛋白是DP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应该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而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非凡强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在这一立足点上研究探索出一些新
新时代背景下,以“双高计划”的目标和理念推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剖析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内在机理,理清系统性、趋向性、协调性、特色性等价值意蕴,有助于精准对接高职院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一把课本知识和现成题目答案教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基本方法、技能。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并能享受终身。为此,
【摘要】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这些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到根本性的改造,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在学科教学中都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被动地接
在新课程强势推进进程中,笔者顺风乘势,积极尝试了高中化学“自学探讨四环法”的小课题应用尝试,收获了“引导自学,减负高效”的“化学绩效”。 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自学探讨四环法”的应用认识,笔者将其界定为“双以”要求,即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实施目标教学模式;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聚力提升化学教学绩效。明确地说,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实验、观察、分
【摘要】留守儿童的特点是缺少家庭的关爱和学习上的帮助,行为习惯差,在日常生活中难与老师、同学相处,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大多较差,甚至道德缺失,对社会的稳定已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亲情关爱 改善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的最大特点是,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性格孤僻、自闭、没有自信心、没有爱心,总是以自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