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入世以来,尤其在过渡期期限将至的“后WTO时期”,我国的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政策日益自由化、科技资源的质量不断提高,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跨国公司纷纷整合资源,为中国市场完全开放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的本质――全球性、战略性、扩张性、垄断性等特点,在约束条件放宽的情况下也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本文采用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洞察了跨国公司的一些典型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了新时期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的选择与演进趋势。了解和掌握这些新趋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工作。本文就试图对以上目的进行浅析。文章第一部分在综合了几个典型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的三个阶段成本状况,说明了跨国公司投资方式演变的三个阶段,从低至高分别是:合资或合作阶段、独资阶段和并购阶段,从中也可以看出跨国公司趋向并购的趋势。我国目前基本处于第二阶段并有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迹象,所以本文将着重分析后两个阶段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可以说第一部分是本文论述的基础和主线,由此引出以下两部分。第二部分对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第二阶段,即独资化阶段作以分析。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新设独资企业、对原有合资企业进行股权扩张以及并购国内企业。外部市场和企业内的交易成本下降是导致独资化的主要原因。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来自政策和市场两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和金额都有严格的限制,给外商企业带来了不小的交易成本,所以合资是其主要的进入形式。2002年以来,我国三次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放松或取消股比限制,极大地减少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使外商有了选择投资形式的自主权。而入世以来市场日益开放、政策日益透明,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当外商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加强时,外商必然选择独资,以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和方便灵活地实施全球战略。合资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包括内部协调成本和防止技术外溢的保密成本,是相对于独资的额外成本。通过设计简单的模型,本文对独资化的动因得出以下结论,即当困扰外商自由选择的各种障碍,如政治风险、政策限制、市场的不完善等因素逐渐消失时,外商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保证自己最大利益的投资方式,即独资。应该看到,跨国公司独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经济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独资化倾向,使其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和竞争效应,带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可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联系,增强技术的溢出效应以及加强对独资企业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的监管趋利避害应对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第三部分对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第三阶段,即跨国并购阶段作以分析。2003年开始,虽然此次全球并购浪潮已降温,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比例不降反升,反映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的转变趋势,即加强了跨国并购活动。从交易额来看,单笔交易规模可观,过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从行业角度来看,外资并购偏好三种行业:垄断型行业、幼稚型行业和开放度高的行业。跨国公司掀起在华并购热潮有其经济学的原因(如减少竞争者的数量、迅速占领市场、分摊研发成本、规模效应等),也与我国允许外资并购一些加入WTO承诺开放的产业的政策有关。外资并购可以形成适度的竞争市场,改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投资者缺位的问题并帮助国有企业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在并购中跨国公司仍有形成行业垄断的可能性,还能造成民族品牌的危机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外资并购潮。其次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防止垄断形成。明确产业导向,把握好政策调控程度以及加强国有产权出售的监控体系和促进融资管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