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紫外线照射即将羽化的黑腹果蝇黄身突变型的蛹,子一代进行兄妹交,子二代中出现1只左翅为无色水疱状雌性果蝇,与子二代中正常的雄蝇交配,F3代中出现多种表型变异性状,经过25代兄妹交培养,只有一种类型能够稳定遗传下来,其主要性状为黑色疱状翅,其内充满黑色体液,且生活力低下,寿命比正常类型显著缩短,我们称之为黑疱翅果蝇类型。
对黑疱翅果蝇类型进行家系建立及分离结果表明,黑疱翅性状经过多代自交(兄妹交)不能纯合,故认为其性状不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而黑疱翅果蝇类型中黑色素的遗传比较符合分离规律,故认为控制黑色素的基因可能是单基因。根据黑疱翅果蝇类犁兄妹交后代产生的表现犁,我们将黑疱翅果蝇类型做以卜分类:按照翅型分为长翅突变型、焦翅突变型、黑疱翅突变型;按照黑色素分布分为黄身突变型、黑身突变型。将体色和翅型结合起来有长翅(我们称之为类黄身突变体)、双焦翅、单焦翅(左焦翅、右焦翅)、单黑疱翅(左黑疱翅、右黑疱翅、左黑疱翅右焦翅、左焦翅右黑疱翅)、双黑疱翅、黑身焦翅、黑身黑疱翅(黑身左黑疱翅、黑身右黑疱翅、黑身双黑疱翅)。
对黑疱翅果蝇类型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焦翅类型在初卵、卵孵化、及蛹羽化时间上最短,且显著低于其它突变型。单黑疱翅类型的时间最长,而且都显著高于不含黑色素的焦翅和长翅等果蝇类型。双黑疱翅、黑身焦翅、黑身黑疱翅等类型的成蝇不能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只能见到刚刚羽化的成蝇,属于致死突变型。
以野生型黑腹果蝇及黑腹果蝇的黄身突变体为对照,对黑疱翅果蝇类型的寿命研究表明:野生型果蝇成蝇平均寿命最长,为22.40天,显著高于黄身果蝇以及黑疱翅果蝇类型的各个突变体;黄身果蝇成蝇的平均寿命为17.76天,虽然显著低于野生型果蝇的平均寿命,但是极显著高于黑疱翅果蝇类型的各个突变体。黑疱翅果蝇类型的平均寿命为0.196天~4.718天,平均值为1.52天。野生型果蝇的平均寿命是黑疱翅果蝇类型的14.7倍;黄身果蝇的平均寿命是黑疱翅果蝇类型的11.68倍。
黑疱翅果蝇类型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代表现野生型形状,F2代出现性状分离,表明黑疱翅性状是一个隐性性状。黑疱翅果蝇类型与黑檀体及残翅类型进行杂交,F2代比较符合孟德尔定律,表明黑疱翅“基因”不在2号或3号染色体上。黑疱翅果蝇类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呈现一定规律的连锁遗传现象。说明黑疱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黑疱翅果蝇类型中含有多种突变体,而且多代自交不能纯合,同时又存在着致死突变体。由此可以推测,黑疱翅类型可能是一个紧密连锁的基因簇,而且这个基因簇位于X染色体上,且与黄身基因联系紧密。
对黑疱翅果蝇类型的细胞学研究,显示了黑疱翅果蝇染色体中缺失环的结构,在ⅢR染色体上有一个Balbiani环和一个缺失环(或重复环)。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诱变黑腹果蝇黄身突变体的蛹产生的黑疱翅果蝇类型是一个能够稳定遗传的病理突变群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是一个与黄身基因紧密连锁的基因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