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研究意义以及汉语惯用语的研究现状。文章分别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至今对汉语惯用语研究进行了介绍。概括出了本文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讨论了汉语惯用语的名称,内涵及外延。各学者对惯用语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存在着不同观点,至今未能取得一致,本文试着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析和描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惯用语的特点,我们将其与成语、谚语、歇后语进行了区分。 其次对汉语惯用语的特点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惯用语的结构特点、语义特点、风格特点及语用特点。 然后考察了汉语惯用语的来源,对惯用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汉语惯用语的来源是非常丰富的,总体来说有历史、社会生活、宗教、汉民族独特的价值观以及方言等几个方面。汉语惯用语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因为陈旧而消亡,有些则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被继续使用,进而进入到基本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更多新颖的,表达准确的惯用语,这是惯用语的发展趋势。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汉语惯用语同样具有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词汇,能反映汉民族的历史,反映汉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婚葬、迷信、宗教以及游艺习俗和戏曲的民俗,此外,汉语惯用语还直接的反映着汉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语用心理和文学。 最后将汉语惯用语与俄语惯用语进行文化方面的比较分析,通过考察,指出了汉俄惯用语在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并指出了产生这些差异点的原因。 总之,汉语惯用语在汉语体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不可替代,来源广泛,文化价值丰富,与俄语惯用语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