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绿时代”《新闻联播》环境报道研究——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视野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由之前的仅限于环境破坏与保护的层面转移到环境建设与人类发展的层面,环境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绿时代”的环境报道,从只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转向全方位关注环境、资源、人口等相关领域的问题;从只关注环境问题的危险性,转向关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关注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那么,在“深绿时代”,覆盖面最广、受众群体最庞大的电视媒体,在环境报道业务操作及受众引导方面,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还有哪些上升空间?这些都是亟需研究的问题。在新闻专业主义理论视野内研究电视媒体的环境报道,一方面便于观察当前的环境报道是否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性要求——客观性、自由与责任、为公众服务、自律与他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来指导环境报道的具体操作,为电视媒体的环境报道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本文选取《新闻联播》的环境报道作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研究样本的议题设置、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时效性以及视听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深入解读《新闻联播》环境报道的特征、形成机制、问题与出路。   研究发现,作为全国最权威、最具公信力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进行环境报道时,牢牢把握住“人与自然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但是,在新闻操作层面,却出现了有违新闻专业主义的做法,浓重的宣传性、滞后的时效性、较低的可视性成为《新闻联播》环境报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信息社会的便利和快捷。可是还有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被隔离在了信息社会之外,这就是老年人群体。他们之中只有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变得碎片化,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被分割的零碎的时间和注意力,微博、微小说、微视频、微信、微漫画等等,这些微元素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
学位
本文通过对整风运动与《解放日报》互动关系的探索——即包括延安整风对《解放日报》办报宗旨、报道方式的影响,及《解放日报》整风宣传对整风运动所起到的历史贡献两个方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