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胼胝体的高场MRI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测量新生儿出生当日胼胝体的面积、偏心率及斜率,经统计学分析其与胎龄的关系,探究不同胎龄新生儿胼胝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特点,旨在评估新生儿胼胝体生长发育规律;2、比较足月儿与发育至同龄的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在胼胝体及其分区面积上存在的差异,了解VLBW早产儿宫外胼胝体的发育情况,以期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部发育提供参考。   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出生并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297例新生儿,均为适于胎龄儿,胎龄(GA)为30周~41周,获取新生儿出生当日的颅脑MRI图像。从中选取286例符合条件的MRI图像按照胎龄分成12个组,同时成功获取28例VLBW早产儿(出生孕周为30~32周)发育至39周时的MRI图像组成第13组。以上研究均经新生儿家长知情同意。   2、设备及检测方法使用飞利浦公司Philips Intera Achieva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所有图像,行常规T1WI、T2WI和DWI扫描。本研究选择T1WI正中矢状位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首先由两名影像学医师在MRI图像上勾画胼胝体和大脑,每位医师于不同时间分别勾画两次。然后使用MATLAB R2010a中的图像处理函数进行测量,得到286例30周~41周新生儿的胼胝体面积、偏心率及斜率;得到21例胎龄为39周足月儿和发育至同龄的28例胎龄为30周~32周VLBW早产儿的大脑面积、胼胝体面积及其六个分区(膝部、前体部、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压部)面积。   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和组内重复性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新生儿胼胝体面积、偏心率、后部斜率与胎龄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足月儿与同龄早产儿之间校正后的胼胝体面积及其六个分区面积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组间与组内重复性检验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0.05,得出两位影像学医师之间及其不同时间两次勾画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胼胝体面积与胎龄之间呈性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607,P<0.001),以胎龄为自变量X,新生儿胼胝体面积为因变量Y,回归分析拟合最适曲线为二次曲线Y=0.132X2-6.179X+141.759(决定系数R2=0.374,P<0.001)。   3、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胼胝体偏心率与胎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25,P<0.001),以胎龄为自变量X,新生儿胼胝体偏心率为因变量Y,回归分析拟合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9 X+0.319(决定系数R2=0.071,P<0.001)。   4、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胼胝体后部的斜率与胎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0.272,P<0.001),以胎龄为自变量X,新生儿胼胝体后部斜率为因变量Y,回归分析拟合最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5 X+0.349(决定系数R2=0.074,P<0.001)。   5、对39周足月儿组和发育至同龄的VLBW早产儿组(出生孕周30~32周)的胼胝体面积及其六个分区进行面积校正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膝部和前体部面积的差异在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LBW早产儿组整个胼胝体、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的面积较同龄的足月儿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应用高场MRI取得286例30周~41周新生儿胼胝体的面积、偏心率及斜率。目的是研究和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胼胝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特点。研究显示随着胎龄的增加,胼胝体面积逐渐增加;随着胎龄的增加,偏心率及后部区域的斜率均逐渐增大,提示新生儿胎龄愈小,胼胝体愈小且愈圆。   2、比较21例胎龄为39周的足月儿与发育至同龄的28例VLBW早产儿之间整个胼胝体及其六个分区面积的差异。研究显示在发育至与足月儿同龄的早产儿中,整个胼胝体、前中体部、后中体部、峡部和压部的面积减少。研究结果提示早产儿胼胝体后部区域的发育可能更容易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如早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