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应该如何开发?其产业化进程应该如何推进?这两个问题是本文试图研究的主要问题。类似问题不仅存在于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而且在热区其他作物种质资源中也一定程度存在。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热区作物种质资源及其产业化的有效、高效发展途径和模式,论证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是在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论和农业产业链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通过文献查阅、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探讨了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政府、野生稻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正确认识海南野生稻产业链提供依据,从而推进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提高海南野生稻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益参考。为达到拟定的研究目标,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对己有文献进行客观评述,并阐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最后提出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及其开发配套政策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两个经济学假设。第二章对中国野生稻种植史,尤其是海南野生稻的栽培史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稻的自然属性行了系统研究;介绍袁隆平发现野败,把野败培育成超级稻的案例。说明超级稻对世界和我国稻米产业的巨大影响;对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三章系统研究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经济价值分类体系、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核算的理论框架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对农业产业链理论进行研究。在农业产业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的模型。并对海南野生稻产业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到了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海南野生稻产业链的对策。第五章以开发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品——“火山香米”为研究案例,对野生稻种质资源开发的现实案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分析价值链、信息链、组织链、物流链、技术链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火山香米”项目的运营模式和营销策划方案。第六章对热带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需要在热带农业分层次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的结论。第七章概括总结了第一章至第六章研究的基本结论,最后证实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及其开发配套政策具有分层次的客观性这两个经济学假设。并提出海南岛种质资源分层次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不同层次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热区农业发展的层次性,确立“分层次推进、各层次均优增长,优先发展有竞争力层次的热区作物种质资源”的战略思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认为传统种质资源开发理论通常把种质资源抽象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资源禀赋、技术、制度等要素(自变量)对其发展的影响,忽视了农业分散生产所引发的不平衡发展和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多层次的真实情境。所以,认识到种质资源开发的层次野生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2)研究认为海南种质资源分层次开发能有效解释“因地制宜”发展观的合理性。(3)研究发现海南种质资源开发的层次是自然资源、劳动者、科技进步长期博弈的均衡。(4)研究认为通过对海南种质资源产业链组织模式进行比较,鉴于产业链组织的形成条件、市场发育程度、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为获取较高的产业链运行绩效,各主体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5)研究认为海南野生稻种质资源产业链包括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生产、优质稻谷供应、野生稻加工、野生稻贮运、野生稻销售、消费等功能环节,并对应不同的功能主体,各功能主体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相互联系、相互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