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飞速调整,非农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人口非农化趋势逐步加强,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管理者和学者的关注。而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在扩大农村人口非农就业空间、提高农村人口非农收入,拉动农村非农产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通过研究现代农业在推动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中的作用和优势,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号召,又顺应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市民化转移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文献和理论研究起步,对相关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核心概念包括农村人口、非农化、农村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核心理论包括“经济人”假设、“推一一拉”理论以及结构化理论。随后,研究归纳了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对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职业身份转变、城市化地域转移、市民化角色的最终转变剖析非农化的实现过程。然后,从四个方面将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内容进行细致解读,一是经济层面的非农化(包括就业结构非农化和收入结构非农化),二是身份认同的非农化、三是权利待遇的非农化(包括经济权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权利待遇)、四是心理文化层面的非农化。进而阐述现代农业在促进从村人口非农化方面所特有的产业融合效应、政策扶持效应、规模优势效应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带动效应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以上效应的同时,对农村人口非农化起到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依靠增大就业空间,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加快农村人口思想观念转变,进一步推进市民化的转移。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现代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中的原因和成功经验总结,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回归解释,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在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中的影响程度。最后,依据以上理论与实际研究结果,认为要实现通过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关于促进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从政策、规划、资金、法律的全面政策支持体系;适当放宽户籍限制,实现有能力、有条件的非农农村劳动力的户籍转变;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技能;适当提高农村人口从事现代农业的工资待遇,并完善其相关福利保障;加强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现代农业规模效应;鼓励农村经济能人从事现代农业,发挥农村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打造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加强对现代农业宣传,改变农村人口的认识与观念,城市融入实现现代农业对农村人口非农化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