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鲂属{Megalobrama)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鲂属中共包括团头鲂(M. amblycephala)、广东鲂(M. terminalis)、三角鲂(M. skolkovii.)和厚颌鲂(M. pellegrini)四种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广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相关育种工作在我国陆续展开。本研究以鲂属四种鱼为研究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形态学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跨种扩增开发鲂属鱼类的微卫星标记,同时希望通过微卫星位点在自交及杂交子代中的应用找到对于不同育种组合的鉴定方法。这些理论基础的研究工作都将为鲂属在今后的育种生产实践中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1.鲂属鱼类形态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团头鲂、广东鲂、三角鲂和厚颌鲂共340尾样本的23个可数性状,24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鲂的可数性状(侧线下鳞、尾脊椎数、总脊椎数)有显著差异(P<0.05),可量比例性状(口宽/头长、腹鳍棘长/头长、4-7/体长、6-8/体长、7-8/体长、第二鳔室长/第一鳔室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为4种鲂的判别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2.43%(24.43%)、14.70%(11.34%)和10.06%(9.57%),累计贡献率57.19%(45.34%)。主成分散点图显示,4种鲂聚为4簇,广东鲂、团头鲂区分明显。本文与以往研究结果综合显示,4种鲂可数性状较可量比例性状的种内变异小,因此可数性状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2.团头鲂微卫星标记在鲂属中的跨种扩增本研究通过跨种扩增的方法开发鲂属的微卫星标记,实验结果发现团头鲂微卫星标记的在厚颌鲂(90.93%)、广东鲂(93.75%)、三角鲂(96.88%)中的跨种扩增成功率都普遍较高,并成功开发了在四种鲂中都具有高多态性的13对通用微卫星引物。而分析发现,13对高多态性微卫星的在四种鲂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1-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个,平均PIC为0.60,其中团头鲂、广东鲂、三角鲂的多态性较高(平均PIC>0.5)。观测杂合度(Ho)在0.067~1.000之间;期望杂合度在(He)0.278~0.84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407~0.6377之间。3.微卫星标记在鲂属杂交子代中的应用通过已发表的团头鲂及厚颌鲂的微卫星标记,根据串联序列的重复单元及在不同鲂中的扩增存在明显差异,选择12对微卫星标记在鲂属自交及杂交子代(自交群体:团头鲂♀×团头鲂♂、广东鲂♀×广东鲂♂、厚颌鲂♀×厚颌鲂♂、三角鲂♀×三角鲂♂;杂交群体:团头鲂♀×厚颌鲂♂、厚颌鲂♀×团头鲂♂;团头鲂♀×广东鲂♂、广东鲂♀×团头鲂♂;团头鲂♀×三角鲂♂、三角鲂♀×团头鲂♂)中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只有4对引物Mam_EST46、TTF01、MP01、MP26在不同子代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能对鲂属自交及杂交的子一代进行初步的鉴定,除了厚颌鲂自交及团头鲂♀×广东鲂♂暂时无法找到有效的标记进行区分外,其他组合均能快速准确的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