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整理、归纳并阐释吴鞠通《温病条辨》辛味药应用特点,揭示其在温病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并为中医临证实践提供借鉴。
方法:本文基于四气五味理论,采用数据挖掘及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吴鞠通对于药物性味的认识,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温病条辨》中涉及辛味的方、药进行药物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以及三焦用药比例分析等,以揭示吴鞠通运用辛味的临证用药规律。
结果:数据分析:收集整理辛味药相关药物107种,总用药频次646次,其中以半夏、厚朴、生姜、桂枝、陈皮、附子、干姜、连翘、金银花为代表药物,其中又以半夏、厚朴苦辛兼味药物应用频次最为广泛,使用总频次达67次,占据总比例10%,可见吴鞠通在治疗温病过程中重视气机之宣通。通过对辛味药四气、五味及三焦应用规律的分析,就其四气而言,辛味温性药物在《温病条辨》中应用频次最多,占据比例高达50.93%,这与吴鞠通将寒湿病列入三焦辨证,以示和湿温对比有关;就其五味而言,总以辛苦兼味与辛甘兼味之品应用最为广泛,使用频次分别为275次和164次;就其三焦使用药物频次而言,辛味药在上焦病中多用连翘、银花、石膏等辛凉之品疏散风热,中焦病中多用厚朴、陈皮、半夏等辛苦温之品通降气机、燥湿除满,下焦病中多用桂枝、附子、干姜等辛热之品助阳散寒。
规律分析:总结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辛味药的配伍应用规律及所涉及的学术思想。辛味药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就其单味功效而言,具有宣散外邪、胜湿化饮、宣通胃气、醒脾开窍、领邪外出、透络止痛等功效;就辛味药与四性配伍使用规律而言,具有辛寒清气、辛热助阳、散寒化湿、辛温解表、宣畅气机、辛凉解肌等功效;就辛味药与五味配伍运用规律而言,具有辛散酸收、辛散咸软、辛苦通降、辛甘为阳、辛咸通络、辛行淡渗等多种功效,且辛味药与其他性味配伍灵活多变,功效广泛,适用于温病中的各类疾病中。就其所治疗的温病类型而言,多以寒湿病、湿温病为主,如疟病、痢疾等疾病的治疗,其次为风温类疾病、暑温、伏暑类疾病,秋燥病最少。
结论:吴鞠通重视性味配伍理论,在继承先贤思想的基础上,对性味配伍理论加以发挥运用,广泛应用于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各类温病的治疗中。其中,辛味药的配伍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一定的运用规律可循。本文通过分析《温病条辨》中辛味药的应用频次和配伍大法,阐释了其使用规律,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张思超教授中医临证中辛味药相关的配伍应用医案,分析其配伍功效,以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结合,为临证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思路。
方法:本文基于四气五味理论,采用数据挖掘及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吴鞠通对于药物性味的认识,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温病条辨》中涉及辛味的方、药进行药物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以及三焦用药比例分析等,以揭示吴鞠通运用辛味的临证用药规律。
结果:数据分析:收集整理辛味药相关药物107种,总用药频次646次,其中以半夏、厚朴、生姜、桂枝、陈皮、附子、干姜、连翘、金银花为代表药物,其中又以半夏、厚朴苦辛兼味药物应用频次最为广泛,使用总频次达67次,占据总比例10%,可见吴鞠通在治疗温病过程中重视气机之宣通。通过对辛味药四气、五味及三焦应用规律的分析,就其四气而言,辛味温性药物在《温病条辨》中应用频次最多,占据比例高达50.93%,这与吴鞠通将寒湿病列入三焦辨证,以示和湿温对比有关;就其五味而言,总以辛苦兼味与辛甘兼味之品应用最为广泛,使用频次分别为275次和164次;就其三焦使用药物频次而言,辛味药在上焦病中多用连翘、银花、石膏等辛凉之品疏散风热,中焦病中多用厚朴、陈皮、半夏等辛苦温之品通降气机、燥湿除满,下焦病中多用桂枝、附子、干姜等辛热之品助阳散寒。
规律分析:总结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辛味药的配伍应用规律及所涉及的学术思想。辛味药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就其单味功效而言,具有宣散外邪、胜湿化饮、宣通胃气、醒脾开窍、领邪外出、透络止痛等功效;就辛味药与四性配伍使用规律而言,具有辛寒清气、辛热助阳、散寒化湿、辛温解表、宣畅气机、辛凉解肌等功效;就辛味药与五味配伍运用规律而言,具有辛散酸收、辛散咸软、辛苦通降、辛甘为阳、辛咸通络、辛行淡渗等多种功效,且辛味药与其他性味配伍灵活多变,功效广泛,适用于温病中的各类疾病中。就其所治疗的温病类型而言,多以寒湿病、湿温病为主,如疟病、痢疾等疾病的治疗,其次为风温类疾病、暑温、伏暑类疾病,秋燥病最少。
结论:吴鞠通重视性味配伍理论,在继承先贤思想的基础上,对性味配伍理论加以发挥运用,广泛应用于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各类温病的治疗中。其中,辛味药的配伍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一定的运用规律可循。本文通过分析《温病条辨》中辛味药的应用频次和配伍大法,阐释了其使用规律,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导师张思超教授中医临证中辛味药相关的配伍应用医案,分析其配伍功效,以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结合,为临证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