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是改良农作物的基因来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种质资源就没有农业产业的发展。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一方面由于没有耐热性高的适宜热带地区栽培的蔬菜种类,夏秋季蔬菜非常缺乏,平均自给率只有66%;另一方面,海南具有许多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经济效益好的热带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这些热带野生蔬菜种质资源,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蔬菜产品,填补海南夏秋季蔬菜的空缺,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野生蔬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特性、栽培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本论文首次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海南岛的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本文在掌握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分布、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从生产、消费需求、市场供给、经济价值、产业化开发潜力及模式等方面对海南岛野生蔬菜种质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策略。借助种质资源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立足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实证分析中注重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图形分析、以及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的运用。本研究认为:(1)海南岛野生蔬菜种质资源丰富、种类多,达到100多种以上,本文收集了144种;利用种类少,常用的只有30多种,鲜食为主,利用度不高;(2)海南岛的野生蔬菜营养价值、医疗保健价值和育种价值高,应考虑开发利用作为海南夏秋淡季蔬菜的补充;(3)消费者对野生蔬菜认可度高,有市场需求,83%以上被调查人员有购买意愿;(4)海南岛野生蔬菜市场消费前景好,经济价值高。研究表明,每亩每年直接价值是34200元,开发价值是6769元,但是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驯化改良品种较少,只有树仔菜、四棱豆等有限几个品种;(5)海南岛野生蔬菜开发还在形成阶段,应走产业化的路子,选择“公司+基地+农户”等适合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发展;(6)政府对海南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基础工作的支持,是野菜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总之,上述研究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野生蔬菜种质资源经济学研究、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研究方面的空白。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一些科学策略和建设性意见,包括开展调查,摸清家底;制订政策,有序开发,鼓励开展野菜种质资源基础研究;产业化、集约化、分层次开发;重视保护,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