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硬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使用脊柱椎间孔镜系统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硬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观察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计算腰椎JOA改善率,根据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及总结手术经验。 结果: 1.依据分型标准,52例患者中PED共2例,CLDH共50例。CLDH患者中,直接同侧压迫型CLDH患者共10例;直接非同侧压迫型CLDH患者共7例;间接同侧压迫型CLDH患者共19例;间接非同侧压迫型CLDH患者共14例。 2.52例患者中,术前腰部VAS评分(4.65±2.00)分,术后第1天腰部VAS评分(2.17±1.15)分,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0.83±1.38)分,结果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腿部术前VAS评分(6.44±1.38)分,术后第1天腿部VAS评分(2.50±1.55)分,术后3个月腿部VAS评分(0.94±1.41)分,结果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腰椎JOA评分(13±2.73)分,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为(27.08±2.56)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腰椎JOA平均改善率为87.37%;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6例、良33例、可0例、差3例,优良率为94.23%。 3.直接同侧型、间接同侧型、间接非同侧型CLDH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腰部及腿部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直接非同侧型CLDH中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腰部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部VAS评分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腿部的三次VAS评分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直接同侧型、直接非同侧型、间接同侧型、间接非同侧型CLDH术前腰椎JOA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结果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腰椎JOA平均改善率依次为90.94%、93.37%、87.11%、82.95%。 结论: 1.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硬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术后1天腰腿疼痛即可明显缓解,患者经过术后三个月的恢复之后,腰腿疼痛都较术前明显改善。 2.直接同侧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钙化灶和腰椎体后缘离断症的骨块要尽可能去除;直接非同侧型、间接同侧型、间接非同侧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钙化灶可不全部去除,主要还是去除软性间盘组织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