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昆德拉以其别具一格的小说创作在世界文坛上赢得极高的声誉,韩少功于1987年译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伊始,在中国文学评论界内掀起多次“昆德拉热”,人生际遇及作品充满浓厚政治色彩的昆德拉,进入中国这样一个“迅速泛化政治”的环境中,强有力地触动了中国读者、学者及研究评论者们的神经,使得为数众多的读者及学者为之心动。从米兰·昆德拉作品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与我们类似的体制、生活处境和人物经历,捷克人与中国人在相似的政治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有着某种契合。作为中国文学界内著名作家的张贤亮,于1979年重返文坛,先后创作了《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等众多小说,均受到了文坛评论界的热议,使得其成为了新时期文坛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家之一,同时张贤亮也是新时期文坛上争议较多的作家之一,在国外销售其作品的广告之中甚至被称为“中国的米兰·昆德拉”。学术界对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二者的研究视角纷繁复杂,关于二者作品的比较研究中,用平行研究方法来比较二者作品主题的研究资料缺少具体的事实材料支撑,大多属于评论性质,缺乏系统性。而且在比较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作品主题层面,大多是比较其爱情、死亡主题之多,对张贤亮和米兰·昆德拉两位作家作品,以“性政治”主题为基点的对二人作品创作中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研究的论述尚属空白。作为性爱本身而言与个人生活密切相连,政治作为人类公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二者所呈现的意义也更为的直观而有力,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手段研究比较二人作品的“性政治”主题在作品创作表现中的异同,力图突破单一的个案研究层面,填补二人作品“性政治”主题研究层面的空白,从新的研究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二人作品的特殊内涵,为二者的平行研究找到一个新的立足点,对二人作品内涵做出更为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期望能为研究二者作品主题层面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推动对两位作家学术研究的发展。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中深涵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以幽默的笔触透过性与政治来展现苦难的回忆及苦难所带给他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