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痹是指因胸阳痹阻而致喘息、咳唾、胸背痛、憋闷、短气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由于正气内虚、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本病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所以,防治此类疾病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古今文献为依据,通过对胸痹病的病名、病因病机、证治的文献研究,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研究发现,胸痹的最早记载源于《内经》,“痹”是塞而不通之意。《内经》中不但首次提出了胸痹的病名,还提出外感六淫、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经脉痹阻,血行不畅等病因病机,并提出了相应的饮食宜忌。《内经》中对于胸痹的论述给后人以启示,为后人论治此类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其中并未提出专门的治疗本病的方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胸痹的病机进行高度的概括,提出了阳微阴弦的病机,揭示了胸痹本虚标实的病变实质。着重指出“阳微”是胸中阳气不振,即上焦阳虚,“阴弦”是阴寒太盛,浊阴内结,瘀血停着之证。“阳微”与“阴弦”是胸痹心痛病机不可缺失的两个方面,胸阳不振,阴寒偏胜,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生。在证治方面提出了通阳开痹、健脾化痰、理气通阳、峻逐寒湿、温阳益气、疏肝解郁等法则。并提出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三方为基本方。胸痹之轻证,选用栝楼薤白白酒汤,通阳开痹、豁痰下气;如痰饮较重者,兼有不得卧寐,心痛彻背者,则用栝楼薤白半夏汤,通阳开痹,蠲饮降逆;兼见心下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痹,降逆平冲。以上三方症状由轻到重。在治法方面,还论述了阴寒充斥之胸痹重证的治法,充分体现了温阳化湿,通阳开痹之法。后世医家在仲景《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对胸痹的论述又有发展,在病因方面,认识到高脂饮食和饮酒是胸痹之病因。病机方面,在张仲景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瘀血致病说,提出久病入络的理论以及气虚血瘀导致胸痹的观点。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为营血运行的动力,气虚则血行不畅,凝结成瘀,阻滞脉络。可见心气不足,运血无力是络脉痹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大大丰富了胸痹的治疗。总之,胸痹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阳气不足为本,阴寒偏胜,致使浊阴内结,瘀血阻滞为标。在临证中,需充分认识到本病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发展规律,抓住本质,以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