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牛等蛀干害虫对我国杨树人工林的建设和培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获得抗虫性优良的杨树品种就需要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研究。但目前在转基因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筛选标记基因通常是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这类基因不仅会威胁生态环境安全,还会降低遗传转化的效率,因此使用无争议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进行杨树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窄冠白杨1号’作为受体材料,进行抗虫基因BtCry3Aa、BtCry3Aa-P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牛等蛀干害虫对我国杨树人工林的建设和培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获得抗虫性优良的杨树品种就需要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研究。但目前在转基因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筛选标记基因通常是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这类基因不仅会威胁生态环境安全,还会降低遗传转化的效率,因此使用无争议的安全选择标记基因进行杨树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窄冠白杨1号’作为受体材料,进行抗虫基因BtCry3Aa、BtCry3Aa-P2的遗传转化;建立‘窄冠白杨1号’甘露糖筛选体系后,使用安全筛选标记基因manA代替抗性筛选标记基因Kan+,构建PBI121-BtCry3Aa-manA、PBI121-BtCry3Aa-P2-manA载体并进行遗传转化;建立BtCry3Aa基因和manA基因起始表达量检测标准曲线,通过卡那霉素和甘露糖筛选后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DNA水平(PCR、q RT-PCR)、转录水平(RT-PCR)和翻译水平(Elis A、CPR)的检测,为后续进行转基因株系的抗虫实验和环境释放奠定实验基础。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设置不同的蔗糖与甘露糖浓度组合进行‘窄冠白杨1号’甘露糖筛选体系的构建,结果表明‘窄冠白杨1号’叶片诱导分化的甘露糖筛选浓度为8 g/L,茎段诱导生根的甘露糖筛选浓度为10 g/L。(2)通过使用卡那霉素筛选和PCR鉴定,共获得11个转BtCry3Aa基因的株系和9个转BtCry3Aa-P2基因株系,卡那霉素筛选效率分别为29%、20%;通过使用甘露糖筛选和PCR鉴定共获得11个转化BtCry3Aa-manA基因的株系、12个转化BtCry3Aa-P2-manA基因的株系,筛选效率分别为42%、37.5%,高于使用Kan+作为筛选标记基因时的筛选效率。(3)建立BtCry3Aa抗虫基因、manA基因起始表达量检测标准曲线:Y=-0.2856X+14.624、Y=-0.2452X+14.945。经检测在所有获得的转基株系中BtCry3Aa基因的起始表达量均在10~6~10~7量级之间。其中,在转化BtCry3Aa基因的株系中,BtCry3Aa基因起始表达量最高的株系是1#,表达量为4.32×10~7;在转化BtCry3Aa-P2基因的株系中,表达量最高的株系是32#,表达量为1.10×10~7;在转化BtCry3Aa-manA基因的株系中,表达量最高的株系是5#,为8.51×10~6;在转化BtCry3Aa-P2-manA基因的株系中,表达量最高的株系是17#,为2.34×10~7。说明manA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不会对BtCry3Aa基因的表达量造成影响。manA基因起始表达量均在10~7~10~8量级内,在转化BtCry3Aa-manA基因的株系中,manA基因起始表达量最高的株系是15#,为7.82×10~8;在转化BtCry3Aa-P2-manA基因的株系中,22#株系的起始表达量最高,为9.42×10~8。(4)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Elis A检测,结果表明在转化BtCry3Aa基因的株系中,Bt毒蛋白含量最高的株系是1#,Bt毒蛋白含量为715.97 ng/L;在转化BtCry3Aa-P2基因的株系中,Bt毒蛋白含量最高的株系是32#,为559.83 ng/L,与BtCry3Aa基因起始表达量的检测结果一致。在转化BtCry3Aa-manA基因的株系中Bt毒蛋白含量最高株系是4#,含量是596.14 ng/L,在转化BtCry3Aa-P2-manA基因的株系中,9#Bt毒蛋白含量最高,为471.57 ng/L。Bt毒蛋白的含量均在450 ng/L以上,说明使用manA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不会对目标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在转化BtCry3Aa-manA基因的株系中,PMI含量最高的株系是18#,含量是55.53ng/L,在转化BtCry3Aa-manA-P2基因获得的12个转基因株系中,PMI含量最高的株系1#,含量是96.56 ng/L。(5)通过CPR实验检测转基因株系中manA基因的表达程度,结果表明在只添加甘露糖的组织培养液中,未转化植株叶片不能将紫红色的CPR溶液变成橙黄色,在只添加蔗糖的组织培养液中均变为黄色,各个转基因株系所在的组织培养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变黄,说明‘窄冠白杨1号’能够利用甘露糖,各个转基因株系中的manA基因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与Elis A检测结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数量庞大,广泛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但由于MYB类转录因子不同家族成员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存在复杂多样性,MYB转录因子的生物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仍然不清楚。我们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桑椹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一种与拟南芥At MYBS1高度同源的MYBS1转录因子在不同发育时期桑椹中的表达存在差异。由于不同发育时期的桑椹含糖量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桑椹的糖代谢过程中具
目前,全龄人工饲料育的家蚕在生产性能和抗性等方面仍明显不如桑叶育,而全龄饲料育工厂化养蚕是未来蚕业的发展方向。使全龄人工饲料的家蚕饲育成绩到达或接近全龄桑叶育水平,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人工饲料和桑叶中的营养成分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利用i TRAQ技术对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中肠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显著差异蛋白,采用分子对接手段,选定与UGT40B4、UG
自然杂交是自然界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在物种多样性的保持及物种进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地区的六种桦木属(Betula L.)植物为研究对象,桦木属物种倍性水平从二倍体到十二倍体不等,种间杂交现象频繁,且具备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是研究自然杂交的优良树种。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分布有硕桦(B.costata)、岳桦(B.ermanii)、黑桦(B.dahurica)、柴桦(B.fru
镉(Cadmium,C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态环境中的毒性重金属,对机体的损伤呈多器官性。肾脏是Cd中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而肾小管是Cd致肾毒性损伤的靶部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2.5μM Cd可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而引起细胞凋亡的发生。相关文献报道,10μM Cd暴露可激活NLRP3炎症小体,提高促炎因子m RNA水平的表达,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但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程序性坏
树高是在森林调查中的常用指标,立木树高测量的准确性对于后续单木材积估算、年龄鉴定、立地评价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机械式的勃鲁莱测高器是我国当前森林调查工作中最常用的测高仪器,使用时人员配合记录,且增加了室内录入数据的步骤,这不仅增大了工作量,在录入环节也可能出现人为误差。同时,传统测高仪在瞄准、数据获取等环节都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机械式的勃鲁莱测高器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林业调查人员对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的关键过程,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凋落物分解受到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明,大气氮添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相关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沂蒙山区干旱瘠薄山地的主要树种麻栎和黑松林凋落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0 kg N·hm-2·yr-1,CK)、低氮添加(50 kg N·hm-2·yr-1,LN)、中氮添
蓝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抑制下胚轴伸长、去黄化、调节开花时间、气孔开放等,是一种重要的光信号。CRY1已经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被广泛研究,CRY1调控的各种生物性状和信号转导途径相继被揭示,最近一项研究证明拟南芥CRY1能够调控维管组织中次生细胞壁的发育。与拟南芥相比,多年生林木的模式植物杨树具有更典型的次生生长过程,因此,在杨树中研究CRY1对次生生长和次生细胞壁合成的调控是有必要的
为探索山丘区经济林开发栽培方式对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能的影响,在大别山区安徽省金寨县,以板栗和油茶经济林地土壤为对象设置样地,采用土壤原位试验、样本测试和模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开发栽培方式下经济林地土壤水文物理性能变化。板栗林不同开发栽培(管理)方式样地设置为顺坡耕作板栗林(PBL)、栗茶间作板栗林(JBL)、弃耕恢复板栗林(ZBL),以生态林(STL)为对照。油茶林不同开发栽培(整地)方式样地
家蚕是一种鳞翅目模式昆虫,也是我国自古以来重要的经济昆虫。在长期的人工驯养下,家蚕对不良环境及杀虫剂的抗性较弱。吡虫啉作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表,在农林生产行业被广泛用于防治粉虱、飞虱、蚜虫等害虫。生产中常常有家蚕误食吡虫啉污染的桑叶,最初性状不明显,生长发育减缓,熟蚕后出现不结茧或者结薄皮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对家蚕的生长发育、
AS1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在拟南芥中调控叶片近-远轴极性的建立,而在杨树中的功能未知。在前期研究所得的RNA-seq数据中发现了杨树中拟南芥AS1同源基因在韧皮部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木质部(将其命名为AS1a),本论文以AS1a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将通过构建AS1a基因过量表达和显性抑制转基因植株、切片分析、烟草及双荧光素酶瞬转、酵母双杂交、酵母单杂交、RNA-seq、DAP-seq等实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