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研究——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规则与制度遍及各个领域而不可胜数。但是,与国内法不同,国际法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比如,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效力依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以及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边界划分等诸多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大体一致的看法。当然,意见有分歧就会有争鸣,有争鸣才有可能促进学术的繁荣和进步。本文之所以选择其中一个有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也主要是基于以争鸣促进步的考虑。 具体说来,本文选择的是“国际法的效力依据”问题,并且主要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或者更确切地说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点有所创新的看法。同时,作者还以国际法的效力依据问题为契机,试图打通国际法诸多基本问题的理论脉络。文章认为,国际法效力依据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国际行为体间的信任。而国际法的其他理论问题在本文立论的观照下也得到新的阐发。 全文体系结构如下: 第一,现有理论介绍。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国际法学界在“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上的三类主张,即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和折衷法学派。自然法学派认为,国际法就是自然法,或者是自然法的一部分,或者是自然法对国家之间关系的适用。实在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效力的依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的“国家意志”。折中法学派则游离于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之间。它企图调和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在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第二,现有理论评论。这个部分主要是针对第一部分所述的三类理论作出几点评论。首先是效力依据问题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上的不同定位;其次是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悬而未决的原因;最后是追问国际法效力依据的意义。 第三,东方的智慧与西方的问题。本部分主要为国际法效力依据新论的提出作一个总体上的铺垫。先是概括性地介绍了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然后论述了东方文化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回答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上的独特路径。西方文化背景的学者一般走的是“what”一一“终极依据是什么”的道路,而东方文化将提供一种“How”一一“终极依据怎么样”的视角。 第四,“信”的基础、内涵与机制。该部分主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信”的理论,从个人心理和社会伦理的角度提供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的中国式解读。文章依次论述了“信”的基础一一伦理型文明中的个人;“信”的内涵,即“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地位及其与“仁” “义”“心”“性”的关系:“信”的发生、扩展和监督机制。 第五,国际法效力依据新论及其适用。本部分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国际法效力依据的信任理论,即把国际法的效力依据解释为国际行为体之间的 “信”。随后,在这一理论视角的观照下,作者对国际法的其它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其中包括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以及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等。 作为必要的交代,文章主体的前后还附加了导论和结语。是为要。
其他文献
早在1986年瑞典就率先提出了禁止在肉鸡饲料中使用抗生素,随后抗生素的禁用在世界各地全面展开,自此以来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在动物营养中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物
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对75例脑卒中患者利用胃-结肠反射同时腹部按摩训练排便,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其在发展过程中,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证券市场,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其优
一切与数学有关的思维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数学认知。数学认知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在数学认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认知障碍,如果得
通过对人工破冰法、压缩空气吹冰法、电加热融冰法、水泵扰动破冰法、热管传热破冰法等5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得出水泵扰动破冰法是目前最可靠、最合理的水库闸门防冻的方法。研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县域比较优势,对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时间并不长。在其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却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十个学派,并对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
风电系统输出功率波动导致电能品质下降,并影响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主要来源于非恒定转矩的变化,为研究中小型风机转矩波动的影响因素,文章从风速特性和
外语焦虑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一直是外语教学研究广泛关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最早在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学习者因外语学习过程
微电网具有接入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的能力,但接入风力发电机时,其出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对描述微电网发电能力的发电可靠性评估造成困难。文章根据微电网地域范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