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选取合适线栓直径,建立符合后续实验研究需要的实验模型。方法:选取体重250±20g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n=10),实验操作采用改良线栓法造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A组线栓直径0.26mm,B组0.30mm,于6小时后拔出线栓再灌注,24小时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法测脑梗死体积并计算百分比。结果描述主要以sx±表示,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均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走路时一侧行走不利,身体倾斜向一侧或原地划圈打转,精神低靡,活动较前明显减少,自主饮食摄水减少。Longa评分A组(2.4±0.69)分,B组(3.1±0.73)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A组10只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全部存活,B组3只大鼠表现为意识丧失,1只死亡,1-3分表明造模成功,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造模成功率A组高于B组。3.脑切片TTC染色后可见正常脑组织部分呈红色,而梗死区域呈现白色。A组(35.89±3.33)%,B组(39.69±4.44)%,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A组小于B组。结论:体重250±20g大鼠线栓法缺血6小时再灌注造模时,选用直径0.26mm的鱼线所造模型成功率更高,可以造成稳定的局灶性脑梗死,为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模型基础。第二部分目的: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大鼠脑缺血超时间窗(缺血6小时)溶栓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并发症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为扩大溶栓时间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按第一部分制备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及联合治疗组(n=12),缺血后6h三组给予拔除线栓处理,同时给药,rt-PA组给予rt-PA 10 mg/kg,联合治疗组给予rt-PA(10 mg/kg)+rh G-CSF(300μg/kg),空白对照组仅给等容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表达,光谱光度法测量脑出血量。统计描述主要以sx±表示,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大鼠造模后均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分别给予各组处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空白对照组(2.25±0.622)分,rt-PA组(2.08±0.515)分,联合治疗组(1.33±0.651)分,经LSD-t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的Longa评分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MMP-9表达:非缺血侧半球罕见MMP-9免疫阳性细胞表达,缺血半球侧则表达较多,呈棕黄色淡染。各组缺血侧与正常对侧情况比较结果表明:三组大鼠病变侧MMP-9表达高于正常对侧。缺血侧阳性细胞计数空白对照组24.33±2.733,rt-PA组30.00±2.280,联合治疗组20.83±1.722,LSD-t检验结果表明:rt-PA组MMP-9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增加,联合治疗组MMP-9表达较rt-PA组下降。3.三组大鼠脑出血量比较结果显示:rt-PA组脑出血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联合治疗组较rt-PA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rh G-CSF降低大鼠超时间窗(6h)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可能与rh G-CSF降低MMP-9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