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对大鼠皮质、海马和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赤芍提取物(Paeoniae Radix extract,PRE)后,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PF)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和大脑中的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PRE后大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还用小鼠抑郁模型对口服PRE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主要内容如下: 1.PRE中PF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的动力学变化 在本研究中,采用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h后恢复再灌,观察脑不完全缺血再灌注对PF血药浓度变化的影响。分别给予60mg·kg-1和15mg·kg-1两个剂量(给药剂量以PRE中PF的含量计)的PRE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样,用HPLC法测定了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对得到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数学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表明:静脉给予PRE后,血中PF浓度下降速度很快,给药剂量为60mg·kg-1时,4h后血药浓度即低于定量限(0.5μg·mL-1),给药剂量为15mg.kg-1时,2h后血药浓度即低于定量限(0.5μg·mL-1)。PF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正常和脑不完全缺血再灌注状态下,PF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给药剂量为60mg·kg-1时,正常组动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清除率(CL)分别为0.69min、18.77min、5338.71(μg·min)/ml、18.13min和0.0162mg/mg(kg·min),缺血再灌组相应参数分别为2.04min、24.51min、
其他文献
我国加入WTO后,食用菌行业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更严峻的挑战,核心是如何使我国尽快由食用菌生产大国变为食用菌行业强国(科技、信息、生产加工、内外贸易等).由生产大国变为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与经验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指出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三大压力,包括老年残疾人口压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恶化的压力、残疾人工作者的短缺。提出应对的建议,包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规划理论和规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提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