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笛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气节和人格魅力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喜怒悲欢,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吹管乐器类最重要的乐器之一。竹笛在民族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竹笛本身具有民族特色,也不仅仅是因为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是因为竹笛的产生、变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竹笛诞生伊始就与中华民族的音乐演进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融合。纵观历史,竹笛音乐的变迁从来没有离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历史上的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对竹笛音乐的演进起着重要作用。近代竹笛艺术的历史时间线从1840年清朝道光年间起,竹笛艺术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时而低迷时而进步,竹笛在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逐渐摆脱伴奏、合奏的角色,开始进入主奏的位置。从演奏技巧方面,明清时期竹笛演奏技术南北风格开始形成,主要集中表现在南方的昆曲和北方梆子戏的伴奏当中,“曲笛”和“梆笛”的称谓也正是由此而来。而南北流派也发端于此时。现代的竹笛艺术的历史时间线以1949年建国起,在竹笛的形制发展上以较为稳定的竹木材质、六音孔结构、独特的音色和丰富成熟的演奏技法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它却历经了数千年的不同名称、不同制式、不同律制的蝶变过程,特别是经历了不同风格演奏技法的探索创新过程。在竹笛演奏技巧上形成了以赵松庭、陆春龄先生为代表从江南丝竹乐中吸收、总结出了“叠音、打音、震音、颤音”等多种具有南方特色的演奏技巧;冯子存先生创造了“垛音、花舌、历音、飞指”等多种演奏技巧,奠定了竹笛独奏乐器的演奏技术基础。在现代竹笛流派上,在南北派基础上衍生出了其他地域风格的流派,丰富了竹笛艺术风格,使竹笛艺术更加大放异彩。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来界定“近现代竹笛”从时间分期上的划分。第一部分是对“近现代竹笛”形制的变化和改良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对竹笛演奏技术的丰富和完善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对“近现代竹笛”音乐流派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本论文笔者将传统竹笛的发展与演变的过程,通过对笛子的形制、技巧、流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求总结出竹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态势以及我们所熟知竹笛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