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内容、风格多样,词语丰富,不但吸收了汉魏六朝以来文学言语的精华,也应用了许多唐人口语词;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常用词语,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既不同于先秦两汉,也不同于现代汉语,而是汉语发展史上这一历史时期特有的意义和用法,如果不把这些语词训释清楚,就会给唐诗鉴赏及语文教学中有关唐诗的环节带来语言上的障碍。现如今,有关唐诗注释和唐诗语词研究的专著层出不穷,但是仍然有许多误训,也有不少没有被澄清的问题,甚至有些语词因被误认为没有古今差异而为训释者所忽略。
针对常被征引于各语文教材的唐诗语词问题,本论文作了以下三方面的论证工作:一、注意唐诗虚词用法,在全面考查唐诗“疑是……”句式的基础上,对“疑是……”句式的多样性进行辨别。又从白居易《卖炭翁》诗中虚词“正”的解读入手,考察了唐诗中有同样用法的“正”,以清误训;二、从唐诗“愁眠”的实例考证中,再次证实前人所谓散、韵文文法程度有异的说法,针对诗歌语词的灵活性,否定一统式的训释;三、在口语词方面,考察了被误训的“暗问”,分析了没有澄清的“停烛(灯)”、“上番”,辨清了被大多训释者忽视的“星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