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民日报》1978年以来的佛教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尝试回答两个问题:《人民日报》如何呈现涉及国内佛教事务的新闻报道?为什么如此呈现,它是如何受制于意识形态,反过来又如何生产与再生产意识形态?基于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三维批判话语分析框架,对佛教新闻报道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本取向的批判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作为社会实践的佛教新闻报道,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话语而非宗教话语。它在《人民日报》上“难得一见”,议题范畴是“政治挂帅”,其人物报道中缺失了“信众”,新闻来源单一。作为文本的佛教新闻报道,不论从词语选择、句式偏好还是从修辞、风格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效果,即积极呈现自我(党和政府以及爱国的佛教界),消极呈现他者(邪教、佛教界的分裂势力以及西方敌对势力)。作为话语实践的佛教新闻报道,流行的政治话语秩序会介入其中,佛教界人士的言语行为主要是表承诺、话感谢,而党政领导的言语行为主要是提要求、做表扬。另外,权力与意识形态还会影响新闻图式的呈现。概而言之,《人民日报》的佛教新闻报道,充斥着党与政府有关宗教尤其是佛教的意识形态,导致呈现的佛教形象是爱国拥党的,是“红色佛教”。这一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民日报》新闻报道背后的权力关系,以及《人民日报》生产与再生产意识形态的细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