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农户合作是应对农业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小群体与大规模有机整合的有利行为。但在我国,农户对合作组织的参与性低下,尽管有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合作,但效果并不明显。 现实对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需要考察农户合作的动机,研究影响其合作与否的诸因素。现有文献从政府和合作组织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遗憾的是缺少从农户这一一级经济行为主体出发来分析其中的原因。因而本文试图在剖析农户合作的动机上,将重点集中于分析农户的主要内生约束因素对其合作与否的影响,以求对现实进行合理的解释。 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在总结有关理论文献关于农户合作动机的分析上,基于农户的角度,确定影响其参加流通型合作社的自身内部因素。 第一章首先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户合作的理论,对国内外有关研究农户合作动机及影响其合作选择的因素的文献作了简要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于农户合作选择的研究还应注重分析农户的自身影响因素,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 第二章是本文的概念框架和研究假说部分。在总结导论中有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农户参加流通型合作社的主要收益来自交易费用的降低、外部规模经济收益(前两者主要通过价差反映于收入流价格的降低)和规避市场风险,合作的成本则包括所需承担的组织运行成本和机会成本。继而,结合“理性经济人”假说,本文提出农户合作的理论根源在于收益最大化,其行为决策是在资源和制度约束下做出的最优选择,属于农户经济行为范畴。因此,在借鉴了前人有关农户经济行为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就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调查方案和数据来源情况,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同时还将合作参加户和非合作参加户的不同特征变量因素进行了比较。第四章则对有关变量进行了选取,同时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农户合作与否的因素进行了多层次验证,得出了有关结果。第五章是案例补充,通过对翟城村若干农户不同内生约束因素及其不同合作选择的分析,对计量结果得出的有关影响因素做了补充验证。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概况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农户合作运动开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对此的研究展望。 本文有如下几点主要结论:(1)农户的合作选择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考虑后作出的决策。(2)农户之间在流通上的联合是有利可图的,能够有效降低收入流的价格(购销差价),并且当这些可以转化成为收益时,激励了农户去参加合作。(3)由于目前的农户合作在获取交易成本降低和外部规模经济收益中的能力有限,合作收益微薄,导致合作无法补偿部分农户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制约了这些农户去选择参加合作。(4)农户自身因素不同,其对合作收益与合作成本的评价不同,进而合作选择不同。 总体而言,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自身内部因素如农户家庭的非农就业劳动力人数及非农就业收入、农户家庭耕地规模,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中的销售风险等对农户的合作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