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县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地位特殊,即是连接上级医疗机构的基础,也是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其服务效率对于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至关重要。效率性是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效率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医院是否长久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能否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健康需求的基本保障。了解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变化和医院的投入是否达到有效产出,为分析评价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安徽省综合性县级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和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供决策基础。方法本研究以29家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样本,基于安徽省县级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系统收集样本医院2007-2016年度财务数据。结合文献优选法、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变异系数及定性咨询结果遴选投入、产出核心指标,构建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运行效率评价模型。采用RD-Malmquist指数动态评价安徽省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纯技术变化(pure technological change,PTC)、规模变化因子(Scale Change,SCH)和纯效率变化(pure efficiency change,PEC),结合SE-SBM模型分析样本医院投入和产出指标投影值情况。结果(1)根据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最终选取5个投入指标,分别为年末在职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医疗支出、编制床位数、年末房屋及建筑物面积和4个产出指标,分别是门急诊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药品收入、医疗收入。(2)2007-2016年间样本医院TFP均数为1.058,TFP平均增长率为5.8%,其中PTC平均增长率达到2.1%,SCH为3.2%,PEC为0.3%。(3)2007-2009年期间,TFP、PEC和SCH三者变化趋势一致,2010-2016年,TFP与PTC变化趋势一致,且TFP增长的原因是由PTC所致。(4)2007-2016年间,各样本医院间的效率差异较大,TFP最大的医院1.338,最小的医院0.993,PEC、PTC、SCH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分别为0.045、0.383和0.353。(5)SE-SBM模型计算2016年15家非DEA有效医院发现,投入指标中除医疗支出外,其他投入指标均存在冗余现象,且平均冗余率均超过20%,其中固定资产与编制床位数平均冗余率超过40%。产出指标中门急诊人次与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标在15家样本医院中均存在产出不足的现象,且门急诊人次不足率最高达235.92%,最低为7.06%,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不足率最高达74.01%,最低为0.74%。结论2007-2016年安徽省29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支出、财政补助、运行效率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研究发现,各县级医院运行效率存在一定差距,纯技术变化(PTC)和规模变化因子(SCH)是其主要原因;部分县级医院的资产负债和财政补助有待改善;一些县级医院投入尚未达到有效产出,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下一步,各地政府应落实财政投入责任,帮助县级医院化解历史债务;同时根据县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卫生规划,在公平分配卫生资源时,既要关注医院的效率改善,也要合理控制同级别医院间的效率范围,缩小彼此间的发展差距。县级医院除了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外,应优化技术与管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发展规模,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医院转向质量效益型模式;同时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比投入与产出量,发展新学科、提升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