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诗境,提示其意趣,形容其风格。其内容博大深微,文字亦精美绝伦,历来颇受文论界的重视。学人们对《二十四诗品》的研究或作精彩的理论阐释,或作严整的理论建构。但时至今日学界对《二十四诗品》的“分品研究”维度关注不足,并且对每一品目的具体诠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针对这一理论探讨点,本文便以《二十四诗品》中的第五品——《高古》品——作为研究对象,聚焦各界学人对这一品目的歧见阐发,并进行比较探析。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文本辨析——思想根基——超越意识——审美价值等行文主线,旨在开拓出《高古》品多维度的研究理路。第一部分:从文本本身出发,将《高古》品原文中有重要理论价值、而郭绍虞、祖保泉等相关研究者却忽略或言之不详的词句按顺序编号,并综采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历代诗话,先进行补充注释,再以疏解的形式分析词句的理论渊源、价值及其对后世诗学的影响。再者,试图指出邵盈午、罗仲鼎等注释者在《二十四诗品·高古》研究中出现的不足及失误,以明辨是非。第二部分:《高古》全篇诚然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但通过剖析可以发现禅宗的精思妙旨对《高古》品同样影响甚深,可谓是“庄禅”哲学思想交融互渗的结晶。而这一现象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古》品中存在庄学术语与佛学语汇交叉使用的情况,如“真”、“神”、“素”等术语显然是直接运用或者化用了老庄哲学的核心概念,而“浩劫”等词汇则是袭自佛家典籍;二是在具体意象的选择上也兼容了庄禅哲学的双重蕴意;三是在“高古”意境的构筑上,“庄禅”思想的互补共融激发了空灵悠远的诗境。第三部分:正是基于庄禅思想的共同涵养与熔铸,《高古》品中的超越特性溢于文本的表述。从《高古》品中来看,这种超越旨趣主要表现在主体“畸人”的超越意识;由“高”、“古”二字所集中凸显地对时空之维的超越;以及高古诗中所经营得超然物外的诗境等等。除此之外,《高古》品所彰显的超越卑俗的精神指向统贯于《二十四诗品》整部作品之中,换句话说,《二十四诗品》所蕴含的超越意识可以在《高古》品中得到全面的体现与总结。就此而言,《高古》品在《二十四诗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洋溢的乌托邦精神为全篇奠定了内在超越的基调。第四部分:《高古》品的超越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它的审美品质,即《高古》品的审美价值蕴含于由“庄禅互补”所熔铸的“超越性”的人格境界之中。可以说《高古》的超越精神既是一种人格精神的魅力,又因为它有着美的鲜明特征,因此这种超越精神本身也是一种美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美学成就——“高古”之态与流俗趣味形成了明显的区隔,催生了高洁自由的人格精神之美和超功利的艺术之美,这在游仙诗以及其他艺术领域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因此,具有“高古”之美的艺术形态不仅在形式上质朴浑沦,而在内容上也往往意味着超拔于世俗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