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已经成为上海加速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一个重要举
措。面对世博会能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愿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摆在了上海的面前,那就是世博会的管理问题。毕竟,世博会的历史还告诉我们,
不成功的世博会也是存在着的。
要对世博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其前提条件是要对管理的对象有一个科学
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世博会?世博会和一般的展览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世博会
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对世博会的管理有
的放矢。
在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世博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将世博会定义为:
政府向世界公众提供的一个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世博会
“服务型管理”的构想。“服务型管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从
世博会的本质屈性来讲,它是一个由政府组织提供的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因此,
管理的对象是公共服务;第二,这个公共服务项目需要政府调动各方资源,成本
巨大,需要应用管理的手段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运作;第三,这个公共服务项目
还有明确的公共利益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教育和世界交流,需要表达和平、民
主、共享等公共价值的宪政主义色彩。
在论文的第二章中,对构建世博会“服务型管理”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探
讨。在明确说明公共管理理论是“服务型管理”模式构建的核心理论源泉的基础
上,本研究还大胆借鉴了企业管理、服务管理中的先进研究成果和具体实践经验。
这种研究手法也遵循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所强调的“公共管理向私人管理学
习”的基本原则。
论文的第三章到第七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在这个核心部分中,对世博
会“服务型管理”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整个“服务型管理”模式的研
究体系分为四大内容:第一,上海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的目标系统研究;
第二,上海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第三,上海世博会“服务型
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第四,上海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的反馈和评价体
系研究。
在世博会“服务型管理”的目标体系研究中,论文分析了世博会服务对象的
类型和层次,从实现公众满意的角度出发,应用了公众满意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对
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目标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提出一套设计目标系统的方法的
基础上,论文还专门针对世博会服务对象中的一个群体——上海市民,进行了一
次问卷调查形式的社会调查。这个社会调查同时也获得了同济大学2004年度大
学生社会科技活动的资助。
在世博会“服务型管理”的组织体系研究中,论文回顾了往届世博会的组织
特点,包括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承办过多次世博会国家的世博会
组织体系。论文还从亲身经历出发,对上海世博会目前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研和
客观的描述,最后论文从世博会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出发重新梳理了世博会的组
织架构,讨论了“服务型管理”模型中的组织构架问题。
在世博会“服务型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中,论文大胆吸收了服务管理理论
中由美国学者James A.Fitzsimmons和Mona J.Fitzsimmons所提出的服务包的
概念,用这一概念创造出了世博会服务包的概念,对此进行了分解和流程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世博会管理的相关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建立预案、个性化、
标准化、专家化等。
在世博会“服务型管理”的评价反馈研究中,从评估公共服务质量的角度出
发对此进行了研究。论文的这个部分,试图通过建立一种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从
而能够对世博会的管理活动实现一种控制,让世博会的运行能够始终围绕着既定
的目标而展开。对世博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一方面能够科学及时地了解和掌握
世博会的实施运作的情况,对世博会管理的效能,即公共服务质量进行评定;另
一方面也期望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帮助管理者控制行为,迅速地解决问题,达到
持续改进的目的,最终达到组织预先设定的目标。
论文的最后一个章节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在指出论文所具有的创新之处
外,还对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世博会 公共服务 管理模式